前言
俄烏沖突,真正的操盤手是誰?
大家肯定都覺得是美國,認為美國一直掌控著俄烏局勢,但實際上,不然。
在俄烏沖突中,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其實兩次被自己的核心盟友打亂了部署。
拜登政府原計劃讓烏克蘭組建流亡政府,快速制裁俄羅斯。
特朗普曾盤算用烏克蘭利益換取合作,尋求?;?。
然而,英國的持續干預,讓這些“理性劇本”接連破產,迫使美國陷入一場長期消耗戰。
回首三年前,美國才驚醒,原來中國三年前的選擇,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特朗普
被刺殺的和平
在戰火點燃的初期,和平的曙光其實一度刺破了陰云。
2022年5月。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土耳其的談判桌上,已經非常接近達成一份協議。
為了展示誠意,俄軍甚至開始從基輔周邊撤退,連世界仿佛都在屏息等待一個休止符。
然而,一架來自倫敦的飛機改變了一切。
前英國首相約翰遜空降基輔,與澤連斯基進行了一場密談。
沒人知道他具體說了什么,但結果世人皆知,烏克蘭態度驟然強硬,和談破裂。
認為被欺騙的俄軍立即回頭,戰火重燃至今。
前英國首相約翰遜
約翰遜的烏克蘭之行不是沖動,而是一次精準的外科手術式干預。
它背后,是英國奉行了數百年的國策,那就是我們常說的“離岸平衡手”。
一個團結、強大的歐洲大陸,永遠是英倫三島的噩夢。
攪亂歐洲,讓大陸陷入分裂與內耗,從中漁利,這幾乎是刻在英國外交DNA里的本能。
這次,它顯然又成功了。
在英國這次成功中,最尷尬的角色,莫過于美國。
這個世界頭號強國,竟被自己的核心盟友打亂了陣腳。
拜登
沖突之初,美國的計劃很“務實”,拜登建議澤連斯基離開烏克蘭,組建流亡政府。
然后用排山倒海的經濟制裁對付俄羅斯,一舉擊垮俄羅斯經濟,繼而分裂俄羅斯。
說實話,這是一個相對“低成本”的方案。
但約翰遜攪了局。
他力勸澤連斯基堅守,將烏克蘭變成一個巨大的泥潭,把戰爭長期化。
目標是徹底耗盡俄羅斯的國力,同時讓歐洲陷入動蕩。
就這樣,美國的速決劇本,被硬生生改成了持久戰。
而這樣的事情,居然還發生了兩次,第二次輪到特朗普。
特朗普
特朗普上臺之后,就一直在推動俄烏停火,他認為這仗打下去對美國沒好處,不如趁早結束。
他甚至盤算著,用烏克蘭的利益做籌碼,去換取俄羅斯在中東等問題上的合作。
這樣一來,美國就能抽身出來,專心對付中國。
可英國再次出手,繼續拱火,讓烏克蘭死戰不退。
特朗普的“交易”計劃自然也就是隨之泡湯。
無奈之下愛,懂王只能想辦法從中東破局,可嘗試之后,可以說是一敗涂地。
最后只能回到烏克蘭這個爛攤子上。
美國就像一個力量龐大但動作笨拙的拳擊手,明明想按自己的節奏出拳。
卻總被角落里那個瘦小的教練,推向一個他并不想打的持久戰。
俄烏沖突
聰明贏家
當大西洋兩岸為如何“流血”而爭執不休時,中國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中國的策略可以被稱為“積極中立”,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你打你的,我做我的生意,順便勸勸架。
這套打法看起來簡單,實則高明,而且極為考驗國家能力。
比如在政治上,中國始終不參與制裁,也不提供軍援,為自己保留了最大的靈活性和道德制高點。
當戰局陷入僵持,中方順勢推出和平倡議,扮演了一個誰都需要的調停角色。
這樣一來,中國的國際形象不降反升。
另外,在經濟領域,中方也拿到了不少的好處。
俄烏沖突爆發后,李輝大使對此實施穿梭外交,只為促和
西方公司倉皇撤出俄羅斯后,留下的巨大市場空白,被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迅速填補。
同時,俄羅斯為了換取輕工業產品,只能將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往中國。
一邊是低價的能源和原材料輸入,一邊是廣闊的商品出口。
中國幾乎沒費一兵一卒,就將一場地緣危機,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經濟紅利。
中國就像一個聰明的漁夫,在別人攪起的渾水里,輕松撈到了最肥美的魚。
當然,中國獲利是真的,想要調停俄烏沖突也是真的。
事實上,在中國的努力下,在這場沖突中,至少出現過兩個可以快速止損的“理性劇本”。
但它們都因為太過“理性”,而顯得格格不入,最終被撕得粉碎。
中國商品進入俄羅斯
比如俄烏在伊斯坦布爾談判后,幾乎達成了和平協議。
這是成本最低、最符合雙方利益的解決方案,卻死于英國和法國的阻撓。
再者就是特朗普的“領土交易計劃”。
它雖然冷酷,但從大國博弈的角度看,不失為一種快速結束戰爭的現實主義路徑。
可惜,它同樣不符合英國“讓歐洲流血”的戰略利益。
為什么理性會失???
英國首相斯塔默
因為在一個所有人都想把水攪渾的牌局里,那個呼吁大家冷靜下來、按規矩出牌的人,往往是第一個被踢出局的。
當“攪局者”的意志足夠堅決時,任何和平的嘗試都顯得脆弱不堪。
戰火終將平息,但賬單已經寄出。
而最大的輸家,無疑是美國。
特朗普
在俄烏沖突中,美國投入了上千億美元的援助,掏空了自己的武器庫。
結果非但沒能快速拖垮俄羅斯,反而讓自己陷入了一個“贏不了、拖不起、放不下”的戰略陷阱。
它維持霸權的成本,正變得越來越難以承受。
英國,則是一個戰術上的勝利者,戰略上的賭徒。
它成功地讓歐洲再次陷入動蕩,實現了自己的短期目標。
但這種玩火行為,也讓整個世界的風險變得更高,最終是否會反噬自身,仍是未知數。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結語
當硝煙散去,人們會發現,那個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微笑和沉默的玩家,口袋里早已裝滿了籌碼。
歷史的吊詭之處就在于此。
有時,贏得戰爭靠的不是最鋒利的劍,而是最先看懂牌局、并懂得何時不下注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