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遇到一患者,近期剛完成冠脈支架手術,因病情需要完善頭顱 MRI 檢查。問其為何沒有約頭 MRI 檢查,家屬說首診的醫生告訴他們冠脈支架后不能進行 MRI 檢查......
類似的事情經常會在臨床中遇到,一個醫生說不能做,另一個醫生卻說能做,難免會讓患者和家屬困惑。
一、支架后到底能不能做核磁?
很多疾病診斷、隨訪需要進行頭顱磁共振(MRI)檢查。而冠脈支架、頸動脈支架也是近年來廣泛開展的治療。
于是,臨床中經常會遇到有冠脈支架、頸動脈支架或者其他血管支架的患者需要進行磁共振檢查。
放過血管內支架后,能不能做磁共振檢查?多久后可以做呢?
答案:
幾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狀動脈支架產品在 MRI 時都是安全的,可在 ≤ 3.0 T 的 MR 設備上進行檢查。2007 年前的外周動脈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認為在手術 6 周后也可以行 MRI 檢查。
二、依據是什么?
事實上,認為不能做的,就是典型的所謂閉著眼睛、拍腦袋式的超越指南,是有研究證據說不能做?還是見過或聽過支架后做核磁出問題的?
國外推薦:
早在 2007 年,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心臟學基金會、北美心臟成像學會、心血管磁共振學會,聯合發布科學聲明,明確指出:
多數的冠脈支架、腦血管支架和其他周圍血管支架標注了「磁共振安全(MR safe)」,其余的標注了「有條件的 MR(MR conditional)」。
目前使用的所有冠脈支架都是經過驗證的非磁性的,可以安全的進行 3.0 T 或 3.0 T 以下的 MR 檢查。非磁性的支架可以在植入后立即進行 MR 檢查。
對于一些早期的弱磁性的支架,可以考慮在植入 6 周后進行 MR 檢查。
國內推薦:
2017 年,我國發布了《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也對血管支架后的磁共振檢查做出了如下推薦:
幾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狀動脈支架產品在 MRI 時都是安全的,可在 3.0 T(含)以下的 MR 設備上進行檢查。2007 年前的外周動脈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認為在手術 6 周后也可以行 MRI 檢查。
支架說明書怎么說?
查閱目前臨床應用的大多數支架的說明書(包括頸動脈支架、心臟支架及其他周圍血管支架),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臨床運用的 MRI 絕大多數為 1.5 T 或 3.0 T,幾乎所有的說明書都提到心臟支架和外周血管支架后 MRI 兼容性,至少在 1.5 T 及以下進行 MRI 檢查是安全的。
三、放完支架就萬事大吉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支架只能解決既往的問題。
就好比:地上有很多臟東西,我們通過掃地來清除垃圾,讓地板恢復干凈,但如果不注意以后的清潔,地板還是會臟。
也就是說:支架清除了以前血管的狹窄,但如果不控制「三高」,不抑制血栓的聚集,血管依舊會出現損壞,依舊會出現新的狹窄。所以裝支架的人,如果不注意的話,很有可能在其他部位出現新的狹窄。
不是放完支架就萬事大吉了!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血小板,不然血管可能還會有新的狹窄、堵塞。
四、支架能用多久,還能取出來嗎?
其實支架是一個金屬的雕刻產品,植入血管后,慢慢就融入血管壁,起到支撐的作用。支架不用拿出來,它的使用期限是和你的生命一樣長的。
當然,醫學家們也認識到:太多的異物放入血管,會讓整個管子都變硬。所以,研發了新的可降解支架。
然而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非常成熟的可降解支架。今后一旦技術成熟,這種可降解支架會在完成了支撐血管的作用以后(大約 3 年),逐步降解乃至消失。這樣,血管里面就沒有殘留的支架了。
支架放進去以后能用一輩子!不用拿出來!期待可降解支架技術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