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典型的橋段,當董卓提刀上洛之后,以袁紹為首的反董同盟迅速成型,囊括了彼時的大量英雄豪杰。卻不曾想,這場景會在幾百年后的今天再次上演。
在特朗普宣布對歐盟征收30%的高額關稅之后,歐盟的心態開始出現了變化,從一開始的憤怒和驚訝,轉變為了對美國的純粹的不滿,并且展現出了極強的“自立門戶”意愿,與先前的對美卑躬屈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真的被特朗普給“逼急了”。
歐盟被特朗普給逼急了
美國紐約時報在近期刊登了專題報道,特別提及了現階段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巨大矛盾。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在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之下,歐盟方面試圖與日本,加拿大等國開展合作,共同對抗來自美國的關稅霸凌。
據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在困難時刻,一些國家可能會選擇轉向“內向、孤立與分裂”,但歐盟不一樣,歐盟“永遠歡迎你們”,歐洲是可以信賴的。這一番言論被視作是暗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歐洲聯盟正在向全球飽受美國關稅之害的國家發起“魅力攻勢”。
而后,馮德萊恩又提出,與美國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歐盟現階段正在與多個區域的國家進行協商,并最終推動一個由歐盟、越南、日本以及加拿大等11個國家所組成的貿易集團,以開展“新的合作”。
很顯然,特朗普的一系列出格手段已經觸及了歐盟的底線,寧可要重新拉起一套班底,不愿意與美國進行深度合作,間接證明,特朗普向歐洲方面所開出的貿易條件,恐怕非常的荒謬,讓他們不得不直接就將“B計劃”擺到臺面上來。這里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在歐盟的新貿易集團構想當中,成員國不僅沒有美國,也沒有中國。
對中國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很顯然,從這一系列動向上我們能發現,即便特朗普發起了全球性的無差別攻擊,歐盟依舊認為自己可以挑大梁,成為全球新秩序當中的“一極”,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客觀現實,那就是整個歐洲已經被俄烏沖突的走向所捆綁,這導致每當特朗普將烏克蘭危機作為借口逼迫歐洲提升軍費之時,歐洲諸國往往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在這一大背景之下,看似強硬的馮德萊恩實際上非常的“心虛”,而不與中國結成同盟顯然也是一招“臭棋”,因為放眼全世界,在關稅問題上“抗美”成功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個,且中國自身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完全可以撐得起整個歐盟與東南亞的消費市場,為他們提供除去美國之外的替代供應鏈,這本可以成為一種雙向而行的共贏,但歐盟卻因為在“國家安全”上的短視而放棄。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所選擇的這些主要盟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軍事同盟,這導致特朗普若是在軍事上“動一動”,它們幾乎沒有反抗能力,和歐盟如出一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