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籃亞洲杯小組賽,中國女籃91-69大勝韓國,這比分擺出來,乍一看是場順風順水的比賽,似乎沒什么懸念,但實際過程遠沒有表面這么輕松,尤其是上半場,誰看誰著急,進攻端一度陷入混亂,命中率慘不忍睹,宮魯鳴在賽后直言開局有點急躁,狀態沒打出來,不是他在找借口,前兩節中國隊的進攻真就有點“擺爛的意思,外線空位投不進,內線還沒完全打開,現場氣氛一度很尷尬
問題來了,轉折點在哪,其實就是下半場雙塔一上,局勢立馬反轉,張子宇和王思雨的連線直接帶動了節奏,內線優勢一下子全開,韓國隊根本扛不住,宮魯鳴說得很實在,這套“雙塔組合本來就沒怎么合練,今天等于是實戰磨合,效果卻出奇得好,這也印證了一個老話,關鍵時刻還得靠硬實力,尤其在亞洲女籃這種身高差異明顯的舞臺上,你有一個2米以上的內線都能橫著走,更別說中國隊站出來倆,這配置在亞洲范圍里近乎無敵
但話說回來,今天雙塔的火力開得足,防守端卻也露了底,韓國外線空位不少,幾個三分球打得中國隊有點懵,宮魯鳴其實點得很明白,雙塔優勢是有,但移動速度和輪轉換防的短板一擺上臺面,對手就能鉆空子,尤其是現在李月汝還沒歸隊,內線只有倆大個,真要把雙塔用成常規武器,體能肯定扛不住,亞洲杯打到后面,強度上來,這套組合不敢多用,否則直接“累死人
再說外線問題,這場三分命中率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外線球員機會不少,但手感全程低迷,靠內線得分能贏韓國,放到國際賽場上基本沒戲,宮魯鳴的話很扎心——只會往內線塞球,外線打不開局面,進攻就不完整,三分球是現代籃球的標配,中國隊這塊短板不是一天兩天,觀眾也不是第一次看著發愁,內線強歸強,真碰上日本、澳大利亞那種能拉開空間、能突分的球隊,靠兩分球拼效率,遲早要吃虧
說到日本女籃,今天一場大冷門,半場還領先澳大利亞9分,下半場直接崩盤,只拿了16分,單節8分,進攻端突然“斷電,這其實也是中國隊的教訓,亞洲女籃很依賴速度和外線,一旦節奏被對手掐住,陣地戰就很難受,澳大利亞靠身體和防守強度硬生生把日本拖死,這場比賽其實給中國隊提了個醒,不光要看表面優勢,得想好怎么應對對方的沖擊和變陣,尤其是遇到外線瘋投的日本,或是內線壓制力強的澳大利亞,場上變化要快,不能等著被動挨揍
比賽過程中還有不少細節值得琢磨,比如王思雨的帶動作用,今天她在場上很明顯是攻防轉換的節奏器,幾波反擊分球打得韓國措手不及,雙塔雖然是“殺手锏,但要真讓兩個內線自己玩,效率其實上不去,還是得靠外線串聯,這場球能拉開分差,很大程度上是靠反擊和快攻,一旦陣地戰陷入僵持,命中率下滑就出問題,宮魯鳴其實也在嘗試五小陣容,希望能鍛煉球員的機動性和適應力,這種練兵效果還不錯,但放在淘汰賽,未必敢大膽用
回頭看這場比賽,韓國其實沒什么太多招數,身高和身體素質都吃虧,只能拼外線準度,中國隊下半場一旦提速,主動權就牢牢抓在手里,這種級別的對手,說難聽點只能算練兵對象,但問題暴露得很真實,尤其是外線防守和三分能力,都是中國隊之后必須提升的短板,亞洲杯只是階段性考驗,真正的挑戰恐怕還在后面,日本、澳大利亞才是硬骨頭
說到底,這場勝利當然值得點贊,雙塔組合讓人看到了中國女籃的上限,攻防兩端都能打出亮點,場面上也能碾壓對手,但外線隱患不補,未來大賽很難走遠,宮魯鳴說得很透,不要只盯著眼前的勝利,三分球什么時候能投開,什么時候中國女籃才算真正補齊短板,球迷當然希望看到更多“高光時刻,但冷靜下來想,硬實力和軟肋都擺在這,想破局,還得靠時間和體系的進化
現在回看這場球,宮魯鳴的態度其實也代表了不少理智球迷的心聲,贏韓國沒啥可吹的,問題暴露出來才有機會解決,接下來怎么調整陣容、如何提升外線、怎么準備和日本、澳大利亞的直接對話,才是這支中國女籃真正要面對的考題,亞洲杯只是小考,世界舞臺才是真正的大考,能不能走得更遠,就看這撥人能不能在關鍵節點解決老毛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