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金融時報》披露,五角大樓正逼日澳就“臺海有事”交底,盟友集體沉默,風暴由此引爆。
華盛頓最新劇本把臺海寫成考題,日本和澳大利亞卻拒絕答題。五角大樓三號人物科爾比近三個月在東京、堪培拉連軸轉,每場閉門會必拋同一問題:一旦臺海沖突,你們跟不跟?得到的回應不是沉默就是“無法假設”。
美國(資料圖)
日方私下吐槽,“美國自己都沒說會不會動手,讓盟友先簽字,這邏輯說不過去”。澳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干脆對外放話,“任何軍事決定只能由當時的政府做”,等于把門關死。皮尤6月民調顯示,七成以上日澳民眾反對卷入臺海戰事,街頭數字與官邸冷臉形成默契。科爾比仍加碼,放風要把日本防衛費從GDP的1%抬到5%,把澳大利亞綁進美日菲新三角,算盤珠子撥得震天響,卻沒人接茬。
東京換招,新首相石破茂把“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標語從演講稿里刪掉,改口“通過對話穩定中日關系”,7月13日在吉隆坡與日本外相巖屋毅同中國外長王毅碰面,再次確認1972年聲明立場未變。堪培拉也順勢降溫,阿爾巴尼斯7月13日在北京簽下恢復龍蝦、葡萄酒輸華的補充協議,用大單對沖華盛頓的逼問,被澳媒解讀為“貿易優先于炮艦”的實時注腳。兩國同步踩剎車,既是顧及對華貿易——日本兩成以上出口、澳大利亞六成鐵礦石都流向中國——更是看清美國“戰略模糊”底牌:特朗普本人至今未松口是否出兵,盟友何苦先把自己鎖進可能的火坑。
美國(資料圖)
馬尼拉卻嗅到機會。馬科斯政府與美國敲定新一批“堤豐”中程導彈常駐呂宋北部,射程覆蓋巴士海峽,操作訓練由美軍第1多域特遣隊全程帶隊,菲律賓陸軍只負責外圍警戒。菲國防部同步放風,正研究把輪換規模從連級擴到營級,“以展示對共同防御條約的忠誠”。
軍內文件顯示,菲參謀總長布勞納已下令制定《臺海應急支援方案》,內容包括開放巴拉望基地供美軍后勤、為撤離在臺14萬僑民預留C-130機隊,甚至討論“必要時派遣海軍陸戰隊協助人道走廊”。國會里,親美派議員順勢推動《2025特別防務授權案》,想把國防預算再抬12%,直接對標華盛頓的胃口。馬尼拉算盤直白:借“表態”換安全承諾和軍援,對沖南海壓力,也鞏固馬科斯在國內的強人形象。
五角大樓(資料圖)
五角大樓的算盤因此出現裂縫。原本想把臺海議題做成“盟友壓力測試”,結果日本、澳大利亞劃出紅線,菲律賓卻反向加碼,區域安全拼圖被撕得七零八落。美方內部也有雜音:科爾比本人3月聽證會上承認“明確保衛臺灣成本大于收益”,卻又在實務中逼盟友承諾,前后不一讓國務院系統嘖聲四起。
而美軍印太司令部的最新兵棋推演顯示,如果只有菲律賓愿意提供基地,而日澳不開放本土機場,美軍在第一島鏈的戰機出動架次將下降四成,補給線拉長至危險區,所謂“聯合威懾”頓成空心化數字。盟友的遲疑與菲律賓的冒進,共同把華盛頓的臺海劇本推向失控邊緣:臺海還沒起浪,美國先被自己人拆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