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聯賽中國女排對陣美國,龔翔宇意外受傷,新人楊舒茗被臨時推上前線,結果第五局替補出場后沒有得分,場面一度陷入尷尬,賽后網絡上關于她的討論瞬間炸鍋,有人說“面包跳直接勸退,有人懷疑她會不會重蹈楊婕覆轍,一時間質疑聲和鼓勵聲對噴,氣氛一度劍拔弩張,問題來了,這個16歲的新秀,真有那么“拉胯嗎,她到底值不值得再給機會,還是說中國女排的未來真的堪憂
場上細節其實很扎眼,尤其是進攻端,楊舒茗那幾次扣球,確實沒打出氣勢,甚至連續三次沒下分后再沒傳球給她,很多球迷直言“旱地拔蔥,彈跳和腰腹力量不夠,腳步也慢,和當年被吐槽“高但笨的楊婕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甚至還有人說未來上限就是陳佩妍,頂多就是個工具人級別的角色,不能帶來決定性改變,乍一聽確實扎心,畢竟女排這些年最怕的就是高大但不靈的接應,誰也不想看到又一個“天賦型球員因為缺乏爆發力被釘在替補席
但鏡頭拉回比賽本身,其實楊舒茗并非全無亮點,她在一傳防守上的表現,絕對稱得上穩健,尤其是串聯環節,幾乎沒有明顯失誤,甚至有點“小宇宙的味道,這場比賽她的有效防守率高達62.5%,8次觸球6次防起,只有1次失誤,放在國際賽場,這個數據已經很能打了,至少在防守和基本功上,她的表現對得起教練組的信任,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場她的一傳幾乎全到位,和前幾站相比進步肉眼可見,說句實話,這種防守端的成長,對目前這支進攻端不穩定的中國女排來說,反而比一味強調扣球更有現實意義
當然,球迷的顧慮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在關鍵分上,接應的進攻能力如果一直起不來,球隊后續很難有實質性突破,而楊舒茗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進攻習慣還停留在青年隊思路,面對美國這樣的強隊,扣球線路和手法都偏簡單,再加上體重偏大,彈跳確實吃虧,場上氣質也稍顯稚嫩,這些短板一暴露,馬上就被無限放大,球迷心態也就難免焦慮,畢竟老一代的龔翔宇,靠的就是進攻多變和把握機會能力,楊舒茗要想頂上去,單靠防守絕對不夠,進攻端必須補課
有意思的是,回看她在國少隊的履歷,楊舒茗拿到過兩個國際青年比賽MVP,攻防一體,還是隊里得分前二,說明她其實具備一定的進攻潛力,只是目前在成年隊上場時間太少,缺乏大場面錘煉,教練組給的球也多是亂球、開網球,這種機會本來就難轉化為得分,三站VNL下來,連一局完整的出場都沒有,這種情況下要求她立刻打出世界級表現,未免有點苛刻
網絡上的風向也并非一邊倒,支持者認為“小姑娘16歲,能在世聯賽頂上已經很不容易,還拿安娜-瓦西列娃類比,說楊舒茗只是彈跳差點,扣球手法其實有安娃的影子,只要減減重,把彈跳再提個10公分,未來還是有機會成為保障型接應,甚至能平替龔翔宇,當然前提是她要下狠心自我管理,別讓體重拖后腿,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不簡單,畢竟中國女排歷史上也不是沒出過“巨嬰型球員,天賦好但自律差,最后都泯然眾人矣
反過來說,楊舒茗的短板也并非無解,畢竟她才16歲,理論上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經驗和技術完全可以靠比賽積累,關鍵是教練敢不敢繼續給機會,輿論能不能給她喘口氣,畢竟當年朱婷剛進國家隊時,也有人說她“攻防失衡,軟腳蝦,誰又能想到她后來成了世界第一主攻呢,逆襲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只是現在需要更耐心的培養和科學管理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女排的問題并不是單靠一個楊舒茗就能解決,龔翔宇傷退后,替補陣容整體偏稚嫩,進攻點不夠多元,傳球體系也沒理順,這才是導致比賽被動的根本,楊舒茗只是縮影,女排青黃不接的現實誰都看得到,不管是繼續培養她,還是挖掘其他新人,教練組都得有更長遠的規劃和更大膽的用人思路
總結一下,楊舒茗這場比賽的表現,進攻端確實拉胯,防守端卻意外給力,短期內還難以成為絕對主力,但絕對值得再給機會,畢竟16歲的她還處在成長窗口期,關鍵是能不能在輿論壓力下穩住心態,補齊短板,真正成為中國女排保障體系的一環,未來能不能逆襲,不只是靠天賦,更靠自律和環境,女排的路還長,每一個新人的成長都值得被耐心對待,球迷也不妨多點理智,少點“擺爛心態,畢竟一場比賽定生死,未免太武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