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并不昂貴且無任何特殊意義的電子產品,因為小孩自己保管不當丟了。讓人沒想到的是,此事居然成為全網關注的新聞事件。
此事發生在7月1日,深圳的盧女士帶著孩子坐高鐵到山西大同旅游,結果孩子將自己一塊兒童手表遺落在高鐵垃圾袋中。事后通過手表定位,盧女士撥打了當地12345請求找回,當地的領導下指令讓環衛工人去找。結果,兩名環衛工在35℃高溫下徒手翻找4小時、處理8噸垃圾,最后終于找到了。
找到手表后,盧女士發了一條視頻對當地政府表示感謝,當地媒體還特意進行了宣傳,盧女士露臉了,當地副局長露臉了,新聞報道中卻根本都沒提及兩名環衛工人姓名。
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方面對媒體表示:不能說值不值,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這種讓人很炸裂的新聞,近日成為網民們熱議的話題并引發巨大的爭議,核心在于,公共服務邊界、勞動者權益保護與資源合理分配的沖突。而此事中,也讓人們看到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畫像。這與前不久同樣是這個地方發生的破門亮燈事件似乎隱隱有一定的可比性。
看到這里,不禁又讓人想起了多年前某部門創造歷史般地獨家向社會承諾四有四必的往事,這種創新既是空前,也是絕后的。尤其是那句有求必應的承諾,至今依然令廣大一線基層心有余悸。
當年甚至發生剛剛轉業的年輕民警為了幫報警人進屋拿鑰匙不幸墜亡的的慘劇。和這兩位環衛工人徒手4小時翻8噸垃圾來說,那個民警付出的代價可以說是太大了。
說到這里,想起了一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部分網友評論:
△這不就是領導壓榨一線工人給自己做亮點搞形象嗎?環衛工作為基層勞動者,無法拒絕行政指令,更無法拒絕道德綁架。事后居然還專門做個新聞宣傳出來,領導自己去找了4個小時那他來宣傳我可以夸。
△有求必應也要看具體情況,此類任務是否經過必要性評估(如物品重要性、緊急程度)?過度強調“有求必應”,但未建立需求分級機制。若所有遺失物品均按此標準處理,公共資源將被低效占用,擠壓其它核心服務。
△這起事件中所花費的人力成本(中暑風險、工時價值)遠超物品實際價值,尤其對比“人工耳蝸”等必需品,當地政府部門過度消耗公共資源是否值得?
△手表是盧女士的,汗水是環衛工人的,口碑是當地領導的。作為監護人未保管好物品,卻通過12345熱線調動公共資源,明顯是在慷他人之慨,慷國家之慨。
△垃圾堆里翻出來的手表,真的還會戴么?如果不戴,為啥折騰人翻垃圾呀?就單純享受這個折騰人的過程么?這種事正常的人都做不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