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究竟能賣出多少利潤?農夫山泉憑一瓶飲用水,竟然造就了中國首富。
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位來自泰國的商人在中國售賣椰子飲品,也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6 月 30 日,if 椰子飲品的母公司 IFBH Limited 在港股完成上市儀式,首日市值便突破百億港元大關。
誰能想到,這龐大的資本盤背后,僅僅由 46 名員工支撐 —— 其中 3 人為財務人員,其余 43 人專注于生產線運作。
2024 年數據顯示,該公司人均年收入高達 2500 萬元人民幣,連“礦泉水大亨”鐘睒睒都表示驚嘆,并親自投資入股。
這家來自泰國的 IFBH 到底有何背景?
46人的“三無企業”如何撬動百億市場?
IFBH 的創始人是泰國紡織行業巨頭家族的繼承人彭薩克,本可繼承家業卻選擇創業。
從美國知名高校畢業后,他沒有接手家族價值數百億的紡織產業,反而投身飲料行業。
剛進入飲品賽道,他就投入 1.6 億元資金,不是用于廣告投放,而是引進德國先進的無菌灌裝技術。
當時市面上的椰子水普遍存在稀釋或加糖的情況,而他堅持“零添加”理念,主打“可見椰肉顆粒”的真實口感,迅速贏得市場認可。
隨后將產品鋪進香港便利店,以“天然補水”為賣點吸引上班族,午休時間隨手購買成為常態。
僅用兩年時間,就在香港市場站穩腳跟。
2017 年,他帶著“零添加”理念進軍內地市場,卻遭遇重大挫折。
每瓶售價十幾元的價格比可樂高出一倍有余,消費者看著價簽直搖頭:“這不就是椰子榨出來的水嗎?憑什么這么貴?”
前半年庫存積壓嚴重,團隊內部出現降價建議,但彭薩克頂住壓力拒絕妥協。轉機出現在 2018 年。
那年“科技與狠活”話題引發關注,人們開始仔細查看食品配料表,任何添加劑都會引起警惕。
此時他們的椰子水突然受到追捧——配料表只有“椰子水”三個字,連防腐劑都沒有。
加上透明包裝設計,可以直接看到淡黃色液體和細小椰肉顆粒,精準擊中消費者對“天然健康”的追求。
這一轉變讓原本滯銷的產品瞬間脫銷。
到 2020 年疫情期間,公眾健康意識提升,冰箱里不再只是碳酸飲料和果汁,天然椰子水成為新寵。
超市貨架上經常能看到他們產品被搶購一空的景象,當年僅在大陸市場就實現 11 億元銷售額。
更驚人的是,整個過程中他們從未擴大團隊規模。
46 人維持這套輕資產運營模式,牢牢把控供應鏈、營銷和品質管理。
不過,這家“三無企業”最終能將市值做到 120 億,除了輕資產模式外,真正助力其騰飛的是流量運營能力。
當其他品牌還在研究渠道鋪設時,他們已通過精準踩風口、重金投流,將椰子水打造成現象級網紅產品...
if 椰子水如何收割流量紅利?
2020 年瑞幸生椰拿鐵走紅,整個椰子品類突然爆發。
同行紛紛跟進咖啡品類時,他們反而加大椰子水推廣力度,強化“天然椰香”“原汁原味”的核心賣點。
緊接著又抓住“電解質水”趨勢。
其他品牌靠人工添加電解質成分,他們則直接從椰子中提取,這種宣傳方式讓消費者覺得“飲用更安心”。
當然,明星代言也是重要策略。
2021 年簽約李佳琦,直播間一句“零添加的天然椰子水”直接售罄所有庫存。
2022 年劉畊宏健身直播爆紅后立即贊助,順勢推出“運動后補水”概念,單場直播銷量增長 300%。
最引人注目的是簽約肖戰代言,官宣當天天貓旗艦店商品全部售罄,粉絲為“開蓋見戰”的瓶身設計反復購買,相關產品銷量暴漲 800%。
不僅依靠代言,還嘗試跨界聯名。
與泡泡瑪特合作推出限量款,瓶身印有卡通形象,價格比普通款高出 30%,上市即被搶購一空。
年輕群體為了收集聯名款甚至整箱購買,喝完的空瓶還在二手平臺流通。
這一系列操作讓原本十幾元的椰子水具備社交屬性,成為年輕人朋友圈展示個性的“打卡道具”。
然而表面風光下,這家百億市值公司已顯現出危機信號...
輕資產模式能否持續?
供應鏈問題最先浮現,他們 70% 的椰子原料來自泰國,但 2024 年遭遇罕見高溫天氣,導致椰子大幅減產,收購價格同比上漲 70%。
原材料成本飆升直接壓縮利潤空間。
更關鍵的是依賴的代工廠 General Beverage 雖為家族關聯企業,但也同時服務十幾個品牌。
去年椰子水需求激增時,代工廠產能緊張,if 的訂單經常無法按時生產,多次出現直播間熱銷卻無法發貨的情況,客戶投訴量成倍增長。
市場競爭也在加劇,盒馬、永輝等零售商推出 9.9 元自有品牌椰子水,配料同樣簡潔。
為應對成本上漲,if 將價格從 12.9 元上調至 16.9 元,引發消費者不滿,不少人轉向低價替代品,某電商平臺月銷量環比下降 40%。
單一產品結構的風險逐漸暴露,公司 95% 的營收仍來自椰子水這一單品。
此前推出的電解質水、泰式奶茶等新品雖投入大量營銷費用,最終都悄然下架。
目前椰子水市場競爭白熱化,菲諾憑借 3.5 元低價款搶占下沉市場,VitaCoco 更是在海南建廠,本土化生產后價格下調近三成。
更大的打擊來自今年 315 曝光部分進口飲品存在虛假宣傳問題,雖然 if 未被點名,但消費者對“泰國原產”的信任度明顯下滑。
資本市場表現也不樂觀,上市當日市值沖高至 120 億,但不到一個月便下跌 30%。
投資者清楚地認識到,輕資產模式雖然效率高,但抗風險能力較弱。
原料漲價、代工廠延誤、競品降價,任何環節出問題都會直接影響業績表現。
如今公司試圖從“椰子水專家”轉型為“健康飲料平臺”,但 46 人的團隊連現有業務都難以完全覆蓋。
依靠輕資產模式和流量紅利快速崛起的奇跡,終究要面對現實的考驗...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