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預熱,沒有爆料,沒有預告。
昨晚,索尼突然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RX1R III,沉默了十年的全畫幅黑卡旗艦產品線,突然更新了。
鏡頭依舊不可替換,定位仍然居高臨下——還是那套熟悉的配方,把旗艦級畫質,硬塞進一臺手掌大的機身里。
很少有一個相機系列,能夠十年如一日地 PUA 你:「不是它太貴,是我還不夠努力」。RX1R 就是其中之一。 RX1R III 高達 33999 元的售價,讓很多理性消費者望而卻步——一如它的前輩們剛發布的時候。
但照著十年磨一劍的節奏,人這一輩子能玩上幾部《GTA》,又能用上幾臺全畫幅旗艦黑卡?
三個詞,認識索尼 RX1R III
如果要用一句話準確又精煉地介紹 RX1R 系列,那毫無疑問是高畫質的定焦一體機。
作為最新一代產品,RX1R III 延續這一核心理念,我們同樣可以從這三個關鍵詞出發理解它——
- 高畫質
RX1R III 搭載了一塊 6100 萬像素的背照式全畫幅傳感器,這無疑是繼承自其旗艦兄弟 Alpha 7R V 的遺產。
較為與眾不同的選擇是,索尼在 RX1R III 上選擇去掉光學低通濾鏡,配備了抗反射(AR)鍍膜,進一步提升照片的細節表現,以犧牲抗摩爾紋性能換取更極致的畫質。
這是索尼為 RX1R III 高畫質打下的基礎。
2. 定焦
與理光 GR 系列和徠卡 Q 系列這兩門聲名顯著的 28mm 定焦一體機不同,索尼在焦段的選擇上更加保守,選擇了在人文攝影中進可攻退可守的 35mm。
這顆鏡頭的口徑為 49mm,適用于主流濾鏡生態,同時配備了微距環,在切換至微距檔位時可以提供最近 20cm 的對焦距離,最大放大倍率約為 0.26 倍。
索尼宣稱這顆蔡司 Sonnar T* 35mm F2 鏡頭與機身內 6100 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之間進行了微米級精度優化,能進一步壓榨出鏡頭與傳感器的潛力,以獲得更精確銳利的照片。
此外,高素質鏡頭與高像素傳感器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在一體式機身中提供更多樣的焦段選擇——
RX1R III 提供了階梯變焦功能,可以通過裁切獲得 50mm、70mm 兩個焦段,在這兩個裁切焦段下,照片尺寸分別為 2900 萬像素與 1500 萬像素。
當然,裁切只會作用于 JPG 格式的圖片,如果你選擇用 RAW 格式記錄照片,那么獲得的依舊是原生 35mm 焦段的畫面,只能通過后期裁切獲得不同視角。
3. 一體機
RX1R III 是一臺強悍的一體機,除了強大的傳感器與鏡頭,索尼也沒忘記跟上潮流,把自家最新的 AI 芯片也塞進 RX1R III。
得益于這顆 AI 芯片,RX1R III 延續了索尼一貫強悍的對焦性能——可以實時自動識別主體并預測主體運動,以達到持續跟蹤對焦,其中,人體姿態識別不僅可以識別眼睛,還能精確判斷人的身體及頭部位置,即使被攝者面部不可見時也能持續追蹤。
對焦系統方面,RX1R III 內置了 693 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覆蓋約 78% 的畫面范圍。
索尼 RX1R III 支持 12 種創意外觀,包括在 α7 系列四代機身上廣受好評的 FL2 及 FL3,并且每種外觀均可自定義調節色相、飽和度、亮度、對比度與銳度,進一步提升了濾鏡在不同環境中的表現力,便于不喜歡后期的用戶可以高效地直出具有風格化的照片,這 12 種創意外觀濾鏡在視頻模式中也同樣適用。
提到視頻,RX1R III 支持以 4K 60 幀 10-bit 以及 1080p 120 幀兩種規格拍攝視頻——聽起來有些「超出預期」,但反過來看,這也側面強調了這臺定焦一體機的街頭快拍屬性。
可以說,作為一臺定焦一體機,RX1R III 擁有旗艦級的硬件配置。但作為 RX1R 系列的繼任者,它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一提的遺憾——
在 RX1R II 上,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索尼在高度集成化的機身內設置了一枚彈出式取景器,在強烈光照的環境中,屏幕取景的使用體驗會變得極其糟糕,此時這枚取景器「咔」地一聲彈出,曾是無數黑卡用戶津津樂道的使用體驗。
而這一次,RX1R III 改用了固定在機背左上角的電子取景器,雖然 236 萬像素、0.70× 放大率的規格不算拖后腿,但少了那個小小的機械彈出動作,總讓人覺得缺了點什么。
而且,受制于機身高度集成,索尼妥協了電池的配置——
RX1R III 并未采用新一代機型上常見的 NP?FZ100 電池(2280mAh),而是繼續使用我們更為熟悉的 NP?FW50 電池,容量為 1020mAh。
根據索尼官方數據,這塊電池在 RX1R III 上可實現約 520 張的拍攝續航,此外,機身也配備了 USB?C 接口,支持快充功能,也可以視為對電池容量這個小遺憾的一種補充。
當然,最大的遺憾是價格——
33999 元的定價,遠超出我的預期,也遠遠高于 RX1R 系列前兩代機身的首發售價,在這個價位段,你已經可以選擇 GFX100RF 這樣的中畫幅一億像素定焦一體機;要是咬牙再加一點兒預算,徠卡 Q3 也擺在面前。
十年一劍,是生不逢時還是恰逢其時?
回頭望,十三年前的 2012 年,是這一切的起點。
這一年,索尼推出了第一代 RX1,次年的夏天,RX1R 作為去掉低通濾鏡的高解析力版本出現在我們面前。
此時的相機市場正處于一場暴雨前的悶熱中——
數碼影像接過膠片時代的火炬,單反結構一路狂飆突進,佳能與尼康二分天下,移動影像尚未真正起勢,但變化已在暗流中醞釀。
對于彼時的索尼而言,同樣如此,旗艦級別的無反光板結構相機 α7 正蓄勢待發,即將改寫數碼相機的結構格局,而作為前奏,RX1 與 RX1R 兩臺同樣沒有反光板結構的無反相機,已經掀起了一陣巨浪——
放眼當時的市場,從未有哪一臺相機,在不妥協的前提下,將全畫幅傳感器與高素質鏡頭塞進如此小巧的機身之中,夸張點說,它就是全畫幅一體機的開山祖師,是相機工業設計領域的奇跡。
但遺憾的是,此后十年的故事,屬于可更換鏡頭相機,與 RX1 關系并不大。
α7 家族搶走了所有的目光,演化出 M、R、S 三大系列,尼康佳能亦步亦趨地順應了時代的洪流,將旗艦機型過渡到無反結構,相機市場天下三分,御三家的稱呼名動一時。
而 RX1 系列,則被卷入時代的夾縫,僅僅在 2015 年,短暫地回到我們視線中。
再之后,移動影像迅猛崛起,智能手機在算法 + 算力雙輪驅動下,畫質不斷突破,對數碼相機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風雪壓屋檐,相機廠商只得不斷地收縮機型布局,大批中端、便攜相機被時代拋下,市場轉向極致細分與重度專業化。
▲ 2013 年,iPhone 出貨量正式超過數碼相機
破局點,是另一類機型的意外爆火。
以富士 X100V 為代表的新型定焦一體機,在小紅書、TikTok 等社交平臺走紅,憑借復古外觀、膠片模擬、極致直出體驗掀起一波種草熱潮,理光 GR 系列也隨之升溫。
這些機型共同證明了一件事——
在移動影像與專業攝影之間,依然存在一塊「不用選鏡頭、不用后期,拿起就拍,還有高畫質」的影像空地。
而索尼的嗅覺是敏銳的。
它是民用相機中傳感器自產率最高、更新最快的廠商;在體積小這個命題上,它早在 2012 年就完成過一次令人驚嘆的技術壓縮;而在風格直出方面,出現于 α7 四代的創意外觀濾鏡系統早已成熟。
最后一道門檻,是鏡頭——那就干脆不給你選。
搭一顆高素質蔡司 35mm F2,再配上 6100 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用像素和畫質硬堆出裁切空間,實現無損焦段擴展,索尼用「量大管飽」的方式,補齊了這最后一塊拼圖。
于是,一切都是這么順理成章,在社交影像熱潮未退,便攜高畫質影像重新成為熱點的這一刻——
索尼 RX1R III,十年沉默,今朝登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