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國“Army Recognition”網站證實,美國空軍借助參加“雷霆對抗25-2”的機會,完成了F-35A在菲律賓的首次部署。與此同時,隸屬第85測試中隊的F-15EX,也首次進駐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而兩款新銳戰斗機“南北夾擊”的態勢背后,則是兩場規模驚人的聯合軍演。
▲抵達菲律賓的F-35A
2023年美國返回菲律賓后,就重啟了中斷三十年之久的“雷霆對抗”系列軍演,按照雙方協議,該系列每年4月、7月各舉行一次。由于菲律賓空軍裝備水平非常簡陋,所以“雷霆對抗”的本質,是美軍在關島加油機、預警機的支援下,演習如何在菲律賓這個“前進基地”作戰。在這個背景下,美軍出動的戰斗機從F-16逐漸升級到F-22A、F-35A。而這次“雷霆對抗25-2”更是將訓練區域選在呂宋島,毫不掩飾向北飛越巴士海峽的想法。
▲菲律賓空軍最強的戰斗機就是FA-50
嘉手納基地之前駐扎了48架F-15C/D,由于F-22A產量大砍,無法按照預定規劃常駐東亞,替換這批F-15C/D。所以到2022年,美軍直接將這批老化嚴重的機隊調回本土,改由其他機型輪流短期部署。這次F-15EX進駐嘉手納,就是為了測試使用環境,為明年春季F-15EX成建制長期駐扎搜集數據。作為美軍駐日本東南最前沿的空軍基地,嘉手納一直代表美國對第一島鏈的封鎖。而在比肩殲-16的F-15EX,抵達嘉手納的同時,規模浩大的“部隊重返太平洋”軍演也拉開了序幕。
▲美軍上調F-15EX采購數量,就是為了滿足部署嘉手納的需求
這是一場醞釀了至少三年時間,花費超過5億美元,涉及近300架各型戰機的大規模軍演。美軍為演習設定的背景,是印太地區發生高端空戰,各機隊需要在模擬遭遇遠程暴擊的情況下,通過“敏捷作戰”保證戰斗力。說得直白點,就是在假設第一、二島鏈基地被重創后,前線基地如何保證體系運轉,支持戰斗機作戰。在“重返太平洋”的大背景下,這與F-15EX降落在嘉手納,預示著美軍重新在此常駐重型戰斗機,是一個思路。
▲所謂“敏捷作戰”其實就是熬過第一輪打擊
一直以來,大家對國內突破第一島鏈很有信心,甚至認為第二島鏈也唾手可破。但從美國空軍同時在菲律賓、太平洋,舉行兩場軍演,試圖從兩個方向夾擊,并斥巨資演練如何應對首輪遠程打擊的情況下,這種想法顯然太樂觀了。別的不說,近幾場沖突,已經證明巡航導彈、彈道導彈類武器,并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摧毀大型軍事基地。一旦近百架F-22A和F-35A,在非隱身戰斗機、輔助戰機的配合下,從第二島鏈升空,局勢就很難說了。
▲F-35單機性能雖然略遜,但規模優勢確實明顯
相比之下,菲律賓因為有山東艦部署在南海,幾個大型島嶼機場也基本完工,反而沒那么危險,或許這就是美軍只將其視為“前進基地”,拒絕大規模進駐戰斗機的原因。對國內而言,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積累不夠深厚——殲-20量產晚了好幾年,造價也更高,想追上F-35的規模有力未逮;運油-20服役更是不到五年,遠低于美軍數百架的冷戰積累。說白了,美軍雖然幺蛾子不斷,下一代戰機發展也明顯遲緩,但家底依然厚實,國內在開啟“三劍客”大規模量產僅10年的情況下,遠不足以超越。
▲殲-20真正開始量產甚至都不到10年
五年,只需要再堅持五年時間,局勢就將徹底改觀。屆時不僅殲-35、殲-20S和殲-20A等新銳裝備將大量列裝,福建艦和追加的一批055也形成戰斗力,更有殲-36和空警-3000等新一代裝備問世。而美軍新武器發展收獲寥寥,倚為主力的冷戰遺產也會進一步消耗。到時候國內或許還達不到,與美國在全球爭霸的程度,但穩勝東亞還是沒問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