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可以說是一款對i人、e人都友好的工具,只需動動手指,或者按住說話就可以了,
不過,回復微信的方式可是有講究的,從中能看出你們之間的溝通狀態,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三種方式回復你微信的人,最值得深交。
句句有回應
我們常說,“一定要珍惜信息秒回你的人”,因為你發出消息的同時,無法確保對方有空閑時間;
所以,他能及時回復,說明很在意你,尤其是句句有回應,次次都及時,更能說明你在他心中分量很重。
就像熱戀中的情侶,當你正在洗澡,渾身濕淋淋的,只要聽見手機“叮”的一聲提示音,你就會立馬停下來,顧不上擦手都要看一眼;
若是對方發來的消息,你一定會拿起手機回復,生怕晚回復,對方會不高興。
其實,每個人發消息,即使不是戀愛關系,也都希望對方能夠及時回復,以此來證明自己很重要,有被尊重。
現代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通過社交互動確認自身存在的價值,這種主動分享和積極回應,能夠增強存在感。?
反之,如果一個人很久才回你消息,基本就能確定,他并不在意你,不尊重你,也從來不會考慮你的感受;
你們的關系走向終結,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有事說事,沒事不纏人
相信很多人都討厭“59秒語音方陣”,也不喜歡“小作文”,花費了不少時間去聽、去看,結果就是說不到重點;
這種毫無重點、冗長拖沓的回復方式,讓人滿心煩躁。
這一類人要么說話沒邏輯、前言不搭后語,要么顧慮太多,說話拐來拐去、拖泥帶水;
要么不自覺,人家發的信息,明明暗示自己不想聊了,他還發個沒完沒了。
而回復消息特別利索的人,有事情需要溝通時,能夠直接、清晰、簡潔的表述意圖,讓對方迅速抓到重點內容,為彼此節省了時間與精力;
當發現你有不想聊的意思,還會主動結束,這樣的回復方式,讓人感覺清爽、舒適。
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一次只能存儲5—9條基本信息或信息塊;
當信息量過大,便會過度消耗我們的認知資源,進而產生疲憊與抵觸情緒。
另外,從心理邊界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心理空間,信息回個不停,無形中頻繁侵入我們的心理空間;
即便這種侵入不是故意的,也會引發我們的不適與焦慮。
因此,遇到這類回復微信的人,不要覺得他們高冷,他們只是提高了溝通的效率,同時,又想給你一定的心理空間;
他們明白,不越界、不打擾,才會讓關系在舒適的距離中長久維系,我們要珍惜他們。
措辭妥當,懂得分寸
回復消息,看似平平無奇的小舉動,最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就比如一些人,以為隔著屏幕,對方看不見自己的嘴臉,發消息便毫無顧忌、極為放肆。
他們或是不敢當面抨擊別人,或是習慣用尖酸刻薄的話攻擊別人;
又或是將微信當做宣泄情緒的垃圾桶,無論你說什么,總是回復很難聽的話,再者,發一些不合適的表情包,開不恰當的玩笑。
這類人只圖自己暢快,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自我且自私,非常不尊重人,他們只會給你心里添堵,所以遇到爛人就要遠離。
但若是遇到措辭妥當,懂得分寸的人,他們回復消息,一般都會考慮你的感受,即便提出與你不同的看法,也會先肯定你的看法;
比如你給朋友發消息,想要一起出去旅行,朋友卻不想去,回復你“我也很想和你一起玩,可是……”,這種措辭讓人就很舒服。
假設對方回你“你可真有錢,我不像你,兜里分文沒有,去不起”,話里帶刺,叫人很難受,相信你再也不會約他們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回復消息不是尋常小事,細節見人品。
所以,遇到以上這樣回復微信的人,他們通常都有著很好的家教、有涵養,與他們聊天,感覺就像被溫暖的太陽照耀著,非常舒適與愜意。
聊天過程中,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被重視、被珍視,內心也會不自覺地變得柔軟;
久而久之,自己的言行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變得更加文明得體,雙方良好的交流,才能夠讓關系更穩固、更長久。
當然,我們也要自我檢討,有沒有做到及時回復,沒做到,后面有沒有解釋;
回話有沒有簡明扼要,又或是有沒有亂發表情包,以及將個人情緒宣泄其中?都沒有,那么,你也是值得深交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