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協議,撕裂整個歐洲
不是丹麥通過了什么“防務協議”,而是美國在北極下了一步大棋,丹麥只不過是把棋盤推到美國面前,說:“你來下吧?!?br/>先說重點:丹麥議會94票贊成通過了與美軍的“防務合作協議”,美軍將以“駐軍”的名義實質掌控格陵蘭島。
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像北約的日常操作,但其實這一步比駐軍更狠。協議里有幾個關鍵條款:
美軍進出自由,無需丹麥批準;
美軍人員享有司法豁免,犯了事也不用在丹麥法院受審;
美軍可部署戰略武器,無需當地授權。
這不是合作,是準主權轉移。而且是丹麥主動的,明碼標價把格陵蘭“租”了出去,只不過這個“租”是無限期的。
歐洲炸鍋,法國最瘋----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開噴:“丹麥在出賣歐洲!” 歐盟也發了措辭嚴厲的聲明,德國、意大利表示“不認同”,但就是沒人敢提一個字的“制裁”或“廢除協議”。
為什么?因為他們也知道,丹麥這一步不是投降,是趨勢。
從瑞典、芬蘭到挪威,全都已經簽了類似的協議。北歐的集體倒向美國,根本不是意外,是在俄烏戰爭的心理陰影下做出的戰略投靠。北極變熱,不只是氣候,是地緣政治的全面升溫。
格陵蘭不是丹麥的,是美國的。
最諷刺的是,格陵蘭人根本不同意這事。
格陵蘭有自己的議會、政府,雖然屬于丹麥,但是高度自治的地區。2019年特朗普想買島被罵得狗血淋頭,丹麥當時還挺硬氣地回懟:“格陵蘭不是賣品?!?br/>五年過去,丹麥不賣了,改成租給美軍,美其名曰“合作”。但誰都看得出來,美國這是通過條約合法接管,用現代版《南京條約》架空本地政府的主權。
你想想,美國現在在格陵蘭:
能駐軍,
能部署戰略偵察無人機(MQ-4C,全球鷹的海軍版),
能開發資源(有25%的全球稀土儲量),
還不受當地法律管制。
這叫合作?這就是變相控制。
特朗普的玩笑,拜登實現了。
記得2019年特朗普公開說想買格陵蘭?當時全世界都當成段子看,現在回過頭一看,根本不是笑話,而是“戰略試水”。
他試了直接購買,被拒。美國學聰明了:用“安全合作”來做入口。
一場俄烏戰爭之后,北歐國家的安全焦慮被放大到極致,美國趁機出招,不費一槍一彈,就用一紙條約把北極門戶拿下。
這比買下來還劃算:不用負擔基礎設施、不承擔民生責任、不挨國際批,甚至不用出軍費(很多是駐軍國自己出)。還可以名正言順地部署對俄監聽和北極監控系統——格陵蘭是全球少數能直接監控俄羅斯北海艦隊的前哨。
誰最郁悶?中國和俄羅斯。
別忘了中國也不是看客。
中俄這幾年一直在推動北極航道和“冰上絲綢之路”,甚至討論共同開發北極資源。美國現在一口氣把格陵蘭拿下,等于在亞歐通往北極的咽喉口建了一個門衛室,還是帶機關槍的那種。
北極的戰略博弈已經不是“未來 tense”,而是“現在進行時”。
結語:表面是協議,本質是控制
這一紙協議,看似丹麥與美國的“合作”,實則是美國對格陵蘭、乃至整個北極戰略主導權的靜悄悄奪取。歐洲憤怒但無能為力,格陵蘭抗議但沒人聽見,美國則在全球地圖上又插下一個釘子。
這不是冷戰2.0,而是地緣霸權的重構。格陵蘭只是第一步,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的“合作”,更多的主權退讓,在一張張簽字文件里悄悄完成。
熱戰不打,冷戰不斷,北極的棋局,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