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3158字,閱讀時間12分鐘
理想汽車作為“蔚小理”中最穩的那個,近幾年憑借增程式和“奶爸車”定位,不僅穩居新勢力銷冠,還率先啃下年度盈利這塊硬骨頭,引得不少“玩家”爭相效仿。
但如今,6月銷量3.6萬輛的成績,同比環比分別下降24%、11%,理想曾經的“穩”字招牌,已然正被后來者稀釋。
圖/2025年6月理想汽車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零跑憑借“半價理想”,在今年3月-6月連續四個月斬獲新勢力銷冠;問界旗下M系列則憑借家庭和商務雙線并行的優勢,穩抓中產階級,6月銷量4.5萬輛。
增程市場的紅利窗口正在收窄,消費者對純電的接受度逐漸升高,基礎設施的完善度也在提升,曾經的“安全區”成了“溫水區”。
面對此局勢,理想將破局籌碼壓在了純電上。
按照其官方規劃,7月17日,理想純電i系列首款車型i8將開啟預定,7月29日,正式上市。不過,7月14日,理想i8內飾泄密,隨后,理想官方賬號大方公布了高清全新內飾圖。
圖/理想i8內飾圖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看來,理想i8迫不及待想要成為理想跳出溫水的跳板。它能如愿嗎?
1.增程優勢逐漸被削弱后,理想慢下來了
憑借著對家庭用戶的精準錨定與增程式技術的差異化打法,從理想ONE的月銷破萬,到L系列創造的現象級銷量,理想在新能源賽道一路領跑。
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銷量37.6萬輛、同比增長182%的數據,不僅助其首次站上新勢力年度銷冠寶座,還讓其以118億元的年凈利潤,成為了中國新勢力中第一家實現年扭虧為盈的品牌。
圖/2022-2023年理想銷量對比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次年,產品交付僅5年的理想,以全年累銷超50萬輛的成績繼續蟬聯新勢力銷冠,彼時其銷量增長的速度,顯然超過了用時10年才在中國市場達成年銷50萬輛目標的特斯拉。
圖/2024年理想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選理想就是沖著大空間和增程式去的。”理想L9車主張先生的話道出了不少用戶心聲,“一家人長途旅行,續航焦慮完全不存在,車內配置又豐富,老人孩子都舒坦。”
理想L7車主李女士則被“家的概念”打動,“冰箱彩電大沙發,對我們這種家庭出行為主的太實用了。”
然而,市場瞬息萬變。如今的理想似乎正陷入發展的瓶頸期。
6月27日,在各車企發布6月銷量前夕,理想突然下調今年二季度交付量預期,從此前的12.3萬-12.8萬輛,下調至10.8萬輛左右。
圖/理想宣布下調Q2交付量預期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同日,理想宣布組織架構大調,將研發與供應群組和銷量與服務群組,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車群組”,人事任命同步落地。
7月初,理想發布上半年銷量數據,累銷為20.39萬輛,雖較去年同期仍有7.8%的正增長,但對比零跑155.8%、小鵬279%的同比漲幅,增長乏力態勢已十分明顯。
圖/2025年H1部分車企累計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曾經撐起理想半壁江山的L系列增程產品,為何競爭力日漸式微?
背后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增程賽道早已不是理想一家獨享。問界、阿維塔、深藍等品牌紛紛以L系列為對標,在各價位段布局競品,從上下兩端擠壓理想的市場份額,分流了大量家庭用戶。
另一方面,增程式的"護城河"正被不斷侵蝕。隨著快充技術的迭代與充電網絡的完善,增程車"可油可電"的優勢不再稀缺。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今年5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408.3萬臺,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8.6萬臺。
圖/2024-2025年5月公共充電樁數量統計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大多數消費者坦言,在續航里程和電耗優勢的不斷提升下,他們對于增程的剛需在逐漸減弱。“當初選增程是怕沒樁、續航不夠,現在充電樁到處都是,快充又快,純電車續航也上來了,算下來還是純電更合適。”
2.從“穩”到“急”,理想醒了
事實上,理想如今的瓶頸,與其長期依賴的“保守策略”也難脫干系。
在新能源市場加速迭代的幾年里,理想或許是所有新勢力最羨慕的對象,市場份額穩步擴張,發展態勢一片向好,但這似乎也是理想最難甩掉的隱憂,在打出“穩”字牌的同時,也在關鍵節點慢了半拍。
配置升級的遲緩是最為直接的體現。總攬理想ONE到現在的L6、L7、L8、L9四款車,其內飾布局始終是標志性的雙聯屏以及簡約的中控島臺,設計語言幾乎無太大升級。
同時,在“零重力座椅”這一配置的跟進上,理想也略顯遜色,以定價40萬元級以上的理想L9為例,直到今年5月改款時,才終于裝上了準零重力座椅,第二排座椅最大可調節至140度零重力躺姿。
圖/理想L9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產品迭代的保守更顯被動。
2019年12月,理想首款車型ONE正式開啟交付,靠“增程+大空間”迅速切準市場需求,次年便斬獲了中國新能源SUV市場銷量冠軍。但在此之后,理想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產品始終缺席,旗下L系列四款車型均是基于理想ONE的思路下裂變出來的。
圖/理想ONE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有一點需要關注,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提速,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進化,早已超過“基礎家用”的門檻。
“以前買車主要考慮空間和舒適性,現在更看重智能駕駛和車機的智能化程度,畢竟科技配置能讓駕駛變得更輕松、更有趣。”
“兩年前換車時,我只關心續航夠不夠跑長途、空間能不能塞下嬰兒車,現在選車,這些都是基本功了,理想的家庭場景雖然做的好,但在智能場景聯動上還差些。”多名消費者坦言道。
意識到這點的理想汽車開始主動出擊。一邊加固增程車基本盤,在去年4月推出理想L6填補30萬元以下市場空白;一邊加緊在純電市場的布局,理想MEGA作為理想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產品于去年上半年上市發售。
圖/理想L6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按照理想目前的產品規劃,下半年將推出兩款純電i系列產品——7月底上市的i8和9月上市的i6。
圖/理想i8--理想i6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溫水煮蛙的故事人人皆知,只是身處其中時,往往難察水溫的變化。如今的理想,顯然已經感受到了水溫的升高。從“穩”到“急”的轉變,或許正是它跳出舒適區的開始,但這場轉身能否成功,還得看純電i系列能否接住市場的期待。
3.遲到的反擊能奏效嗎?
純電市場當前的紅利相比增程來說,更為可觀。乘聯分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純電車累計零售量為332.9萬輛,同比增長37.4%,是混動車累銷的超1.5倍。
圖/2025年6月新能源市場分析表
來源/乘聯分會 新能源觀截圖
但,這條賽道早已擠滿玩家。特斯拉Model Y持續霸占30萬級銷冠,蔚來ES6靠換電體系穩住高端基本盤,小米YU7則一上市就成為了純電SUV市場的攔路虎,上市一小時大定超28.9萬輛。
那么,理想的破局底氣在哪兒呢?
與諸多消費者的接觸中,我們逐漸發現了其中端倪。
數十名消費者中有超八成表示,在選購新能源車時,通常會重點考量三個維度:顏值、智駕和電池。“現在選新能源車,第一眼肯定是看顏值,畢竟天天開,得自己看著順眼,但光有顏值也不行,智駕和電池是硬核指標。”
以理想MEGA為例,其市場表現未達預期,如今月銷不足千輛,很大程度上是受顏值爭議影響。自理想MEGA首次亮相以來,其“動車頭”的造型便飽受消費市場調侃。
圖/理想MEGA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第一次看到MEGA的外觀時,確實接受不了,太獨特了,不符合我的審美。”
“名字挺前衛,車長得卻像高鐵開上馬路。”類似的吐槽并不少見。
但拋開外觀,MEGA的真實用戶卻給出不少正面反饋,他們認為電車的好壞不能只看外觀,得靠實際體驗判定電池與智駕的硬實力。
“第一次見實車確實覺得怪,但用了三個月徹底改觀。”在北京工作的理想MEGA車主劉先生提起自己的愛車難掩興奮。
他認為,MEGA屬于越用越愛型,車內細節設計很用心,補能速度更是驚喜,從20%充到80%只需12分鐘,跟加油一樣方便。“上周末帶全家出游,我這輛車喝咖啡的功夫就充滿了,比朋友的特斯拉補能快一倍不止。”
另一位MEGA車主黃先生則偏愛輔助駕駛功能,他覺得長途出行時能省不少力。“長途開著輔助駕駛,路況應對得很穩,反應還快,終于擺脫全家當‘司機輪換工’的日子了。”
即將上市的i8,顯然是摸著MEGA過河。它在溜背造型基礎上融合了L系列車型輪廓,800V高壓平臺在MEGA 5C技術上迭代,充電10分鐘續航500公里,補能效率再升級。尤其是高配版,用的是寧德時代單獨提供的電池包,不僅空間利用率高,還通過了50多項極限測試。
除了產品力的再升級,理想汽車也在強化“強強聯合”。6月10日,理想與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電池包實現百萬臺級量產。其中,理想MEGA搭載的5C麒麟電池,采用的是寧德時代CTP 3.0電池包方案,體積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
圖/寧德時代打造的理想專屬電池包百萬級量產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深度綁定,不僅能避免續航虛標問題,保證技術領先性,更能通過規模效應壓低成本。
這場遲到的反擊戰,理想押上了所有籌碼。i8能否成為跳出溫水的跳板,或許在消費者心中已然有了初步答案——畢竟,有產品力和服務雙底氣加持的品牌,總不至于讓市場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