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江陵的端午祭,早年其實叫江陵祭,直到1926年才改了名字,硬是和“端午”扯上了關系。
這事兒放在現在,可沒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
聯合國近來要求韓國拿出證據,證明泡菜、端午祭這些真是他們的原創。
現在距離7月15日已經過去兩天,首爾那邊安安靜靜的,韓國文化部門也沒有任何動靜。
反觀中國,一下子提交了137項證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豆醬壇子,距今已有2100年,比韓國現存最早相關文獻早了將近一千年,這時間差可不是隨便能抹平的。
還有敦煌的唐代燈會圖譜,上面明明藏著“長安”的地名,韓國申遺材料里卻把這兩個字涂掉了,是何心思可謂昭然若揭。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想修改高麗時期的燃燈會圖譜,結果實驗室一檢測,發現墨跡是新的,這造假痕跡也太明顯了。
最后韓國交上來的材料不到三十頁,其中三頁還有涂改的痕跡,實在站不住腳。
以前申遺看重活態傳承,規則上或許有空子可鉆,但現在聯合國更注重查歷史源頭。
韓國拿不出唐代以前的實物或文字記錄,自然難以服眾。
說到底,文化不是想搶就能搶的,它有自己的根與源。
那些試圖篡改歷史、混淆視聽的行為,終究站不住腳,也只會讓人看清其背后的不自信。
真正的文化自信,從來不是靠竊取得來的,而是源于對自身歷史的尊重和傳承。
有網友評論:偷來的永遠是偷來的,不會因為胡說八道就變成他的了,只是徒增笑料爾!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素材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