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日本剛剛爆發了“米荒”,后腳韓國就爆發了“菜荒”,我們都知道,韓國水果的物價一向非常的高,尤其是西瓜,所以很多韓國人來到中國以后就瘋狂的買西瓜吃,但是萬萬沒想到,現在韓國人連白菜都吃不起了。
現在韓國一顆白菜的價格甚至能漲到79元,即便是這樣,很多韓國民眾卻堅決抵制中國菜,寧可餓死也不去吃中國的大白菜,總覺得本國生產的才正宗,更搞笑的是有些人嘴上說著抵制,私下卻偷偷的買。
韓國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韓國人為啥要抵制中國菜?
白菜都吃不起了?
都吃不起了,“白菜價”在韓國已經不是廉價物品的代名詞了,而是高端昂貴的象征,新聞里說,一顆普通的大白菜,在菜市場最便宜的要22塊人民幣,在高檔超市里甚至被炒到了79塊一顆,這在中國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這事兒擱在別的國家可能百姓也還勉強能接受,可韓國人就是不一樣,你要知道,在他們的日常生活里,泡菜是剛需,和咱們的米飯一個地位,家家戶戶餐桌上幾乎天天都少不了,尤其是到“腌泡菜季”的時候,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
一戶人家得準備幾十甚至上百顆白菜,洗、晾、抹醬料、封壇子,滿屋子都是泡菜味兒。可是你想啊,現在一顆白菜動輒幾十塊,做一缸泡菜下來成本得翻幾倍,腌泡菜都快成奢侈消費了。
而這波漲價潮背后,其實是韓國今年夏天的極端天氣作祟,6月開始韓國多地遭遇熱浪,氣溫持續飆高到40度,主要種植區江原道的大白菜苗集體“曬死”,直接導致供不應求,
但是相比較起來,從中國進口過去的白菜就便宜了許多,完全是符合韓國百姓的消費預期的,偏偏這時候,還有人在喊堅決不吃中國菜,本國產的才安心,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嗎?
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按照韓國現在的物價測算,用本地白菜來腌泡菜,每公斤的綜合成本將近90塊人民幣,而如果用中國進口的大白菜,同樣一公斤泡菜,最多也就15塊成本,差了整整六倍,你說這差價擱誰都知道選哪個更好吧,結果有街頭采訪表明:超過95%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吃中國菜,還覺得中國白菜有問題、味道不地道、不是我們民族的味道。
但轉身呢,餐廳、食品工廠早就悄悄下單了,一車車白菜從山東發往韓國,誰都不傻,真到想吃泡菜的那一刻,誰還管是不是正宗的韓國白菜了,真可謂是口是心非,表面上演“熱愛國貨”的戲碼,實際行動上面還是離不開中國的白菜。
普通市民可能還能咬咬牙說:寧可不吃也不吃外國貨,但商家、工廠、連鎖超市那是真得精打細算,畢竟幾噸幾噸進貨,那成本控制就是生死線,于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出現了,韓國社會在表層有一股強烈的“反中情緒”,但底層經濟卻不得不跟中國掛鉤,甚至越來越依賴。
咱們就來看中國白菜,個頭大,汁水足,運輸成本低,價格還親民,而且中國這邊的種植技術早已非常成熟,大棚白菜幾乎全年不斷,食品安全標準也都跟上來了,咱們不光是能種,還能腌,像山東和延邊這些地方,本身就有自己的泡菜工藝,味道一點不輸韓國。
可韓國人那嘴硬的勁兒,真是讓人笑掉大牙。非要強調自己的白菜才有“民族味道”,可是價格擺在這兒,要么錢包破產,要么胃“破產”。
其實連泡菜都不是自己的
別看韓國好像對泡菜情有獨鐘,非常的熱愛,其實要真的追本溯源的話,韓國的泡菜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從上世紀開始,韓國人就一直在強化:泡菜是韓國特色的概念,他們不僅花大力氣去研究古籍,還專門建立泡菜學院和泡菜博物館,甚至舉辦各種國際方面的泡菜活動。
仿佛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他們的泡菜,2013年他們還給“泡菜腌制文化”申請了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說到底就是想把泡菜牢牢綁在“韓國”這兩個字上。
可深究歷史就會發現,中國古代早在《詩經》《禮記》時代就有“菹”一類酸菜腌制法,而韓國所謂的“辣白菜”其實要到辣椒傳入后才出現,你沒聽錯,辣椒是16世紀才從美洲傳到東亞的,韓國的辣白菜歷史,撐死也就三四百年。
再往前,他們吃的泡菜跟今天差很多,根本就沒辣味,也沒什么獨特調料,韓國學界其實也知道這點,他們一般承認泡菜源自中國,但又會很強調本土演化、在朝鮮半島自主發展出特色,這就像是你承認房子原本是租的,但你把它裝修了一下就非說這房子是自己造的,就這邏輯,誰都能當原創者。
現實情況也挺有意思。咱們中國這邊,大白菜年年豐收,很多地方做成泡菜出口韓國,賺點外匯,誰也沒把這事兒上綱上線,而韓國那邊,一邊說自己的是“國菜”,一邊又實在離不開中國白菜來撐場,真是符合韓國一貫的作風。
所以現在的韓國,處于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一方面想守住“泡菜主權”,一方面又不得不依靠中國白菜來維持市場供應,文化自信固然重要,但如果架空在現實之上,最后難免變成自欺欺人。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