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張國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當時大家都以為這是想表達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后來才發現,這句話成為壓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民日報的評價
今年的4月1日,是張國榮逝世二十二周年,人民日報早在七年前就對他做出評價:
“這個流量當道的娛樂圈,配不起張國榮。”
能讓人民日報點名表揚的,一根手指都數的出來,而張國榮是其中最特別的一位。
在香港回歸以前,富豪、明星、老百姓都在各種擔心,而張國榮卻早就表明,自己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帶動年輕一代人愛國、愛港、愛家。
面對恐慌,他更是走上街街頭,幫粉絲緩解焦慮的情緒,本就是同根生,何必害怕“回家”。
在成為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后,但凡是出席活動,張國榮身上都會穿上唐裝,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是來自中國的中國人。
讓外國人透過他,了解真正的中國,看到什么叫民族自豪與文化自豪。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話,張國榮現在應該是中國對外的一張明星片,成就不會比成龍低,可惜天妒英才。
張國榮去世后,能被這么多明星大佬懷念,不是因為友誼,而是他足夠好,好到讓人不能忘記他。
張學友、黎明、張衛健、趙文卓、寧靜、古天樂等,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尤其是古天樂,因為進過局子,導致各路導演不敢用,生怕出現不好的事情。
可張國榮卻對外稱,能接自己班的人,只有古天樂。瞬間讓他的身價和資源暴漲到行業最高,這才有了現在的地位。
在他去世前,唯一對不起的女主角,恐怕就是張曼玉了。
身患抑郁墜樓而亡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跳樓而亡。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很多人覺得是開玩笑,他可是張國榮,怎么可能自殺,和他相處過的人,都覺得他是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
哪怕是不修邊幅、不剪頭發、不刮胡子的樣子,也能感受到他的活力,怎么能做出傻事。最重要的是,當時的他,已經是香港演藝圈一哥了,什么事解決不了,非得用死來結束。
直到多家媒體曝光,經紀人確認,才知道這一切是真的。
張國榮留給經紀人的最后一番話是:“你5分鐘后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后我就會來了!”
經紀人做夢都想不到,自己等到的不是從酒店門口出來的活人,而是從上面墜落的亡人,這件事成為她心里一生的痛。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質問自己為何不上去接人。
大家都知道,張國榮是死于抑郁癥發作,可他遺書中最后那句“我一生未做壞事,為何這樣? ”引發外界無限想象。
紛紛懷疑張國榮不是自殺,而是被逼死的,很有可能是遭到危險,為了不牽連其他人,寧愿自己死,也不想成為幫兇。
后來還是她的大姐一遍又一遍證明,自己弟弟就是抑郁癥發作一時沒想開,才做出這種行為。2013年的一檔節目上,距離張國榮去世十年了,外界的謠言還在傳播。
大姐表示:弟弟的病她也很難理解,要名聲有名聲,要金錢有金錢,就算找了個男朋友,家里人也沒有說什么,為何要做出這樣的啥事?后來才知道,抑郁癥是有兩種的。
第一種是生理性,是腦子里的物質出現問題,身體和心理會不受控制的發生失控,另一種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壓力太大導致的。
而張國榮就是第一種。
原生家庭的痛
張國榮雖然是天王巨星,但他的童年卻充滿著裂痕。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里,從小沒有為錢發愁過,父母總是給他最好的。但父親是花心大蘿卜,母親被婚外情搞到崩潰,經常歇斯底里。
每次吵完架,父親都會奪門而出,到外面的家享受幸福生活,母親則跑到臥室痛哭流涕,崩潰過后就是暴力行為,而家里唯一能撒氣的,就是兒子張國榮。
沒過多久,母親就換上了抑郁癥。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癥是可以遺傳的!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就有這個問題,她的外祖母和母親,都是因為抑郁癥被送進精神病院。
在夢露去世前,她就被抑郁癥逼瘋,各種藥都試過了,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崩潰,在公寓里服用了大量安眠藥,最終身亡。
張國榮恐怕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大姐才說,他是生理性的。
抑郁癥的首次爆發,應該是和唐先生有關。那個時候的同性愛情,沒有遭到社會認可,更何況他是巨星,經常被人指指點點,有些瘋狂的粉絲,抱著得不到就毀掉的想法,通過各種污言穢語警告他。
面對外界的言論,張國榮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更不知道如何保護愛人,只能默默承受放在心里,他可以裝作什么都不在乎,用樂觀的心態安慰唐先生,卻無法排解內心的痛苦。
久而久之,負面情緒壓垮了人生,最終選擇離開。
王晶的版本
王晶在娛樂圈捧紅了很多人,見識過太多形形色色的男明星,初次見面張國榮,他就覺著這人紅不了。
《英雄本色》火遍全亞洲,讓周潤發成為跨時代偶像。可大家不知道多的是,在這部電影前,周潤發是票房毒奶,誰要是請他拍電影,一定會陪到底,永遠是票房墊底。
這部電影成為周潤發事業的轉折點,連票房毒奶的命都能逆轉,卻改變不了張國榮不紅的事實,甚至當他上臺時,臺下會出現“噓”聲。所以王晶覺得,這個人紅不了。
沒想到,公司一首莫妮卡,讓張國榮紅了。那個時候的樂壇,還沒有舞曲類型,這首歌正好填補了空缺,讓張國榮獨樹一幟,從此一炮而紅。
在張國榮最不舒服的那幾年,有個內地大佬準備請他拍戲,不是當男主角,而是當導演。這個領域張國榮一直沒有涉及過,正好他想轉行當幕后,減少外界的流言蜚語,所以一直在香港組建團隊。
可左等右等,等來的不是資金到賬,而是大佬去踩縫紉機的消息,這件事讓他非常難受,因為他和朋友們都說好了,邀請他們當他電影處女座的演員和嘉賓。
張曼玉后來在追憶張國榮時,曾經說過:“出事前一周,他約我吃飯,反復說‘對不起,讓你白等了’,我當時以為他只是壓力大,沒想到……”
這番話似乎印證了王晶說的是真的。張國榮負責任的性格,本能的覺得對不起這幫信任他的人,盡管再三道歉,大家也說沒關系,但依舊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實,張國榮的死更像是多種壓力下導致的,正如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那樣。他曾說過,他這輩子不貪心,只求過上幾年后,大家在談論八十年代的歌手時,能提到他的名字,就很開心了。
事實證明,他做到了,大家對他不是提到,而是每年都會緬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