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耶路撒冷/加沙7月16日電 中東戰地手記|爆炸、恐懼、遙不可及的和平——巴以民眾期盼停火
新華社記者路一凡 黃澤民
從以色列城市斯代羅特向加沙地帶北部拜特哈嫩地區眺望,看到藍天白云下一片片被轟炸后焦黑的廢墟。
拜特哈嫩地區毗鄰斯代羅特。新華社記者日前驅車前往斯代羅特采訪,看到以軍正在加沙地帶北部開展軍事行動。數輛以色列軍車在加沙地帶邊境疾馳,緊接著,密集的槍聲響起。片刻后,以軍戰機突然向拜特哈嫩地區空投炸彈,濃濃黑煙從遠處升騰而起并伴隨著巨響。
此輪巴以沖突迄今已延宕21個月。盡管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眾普遍渴望和平與安寧,但人們仍不得不生活在戰火與恐懼之中。
在以色列,走上街頭呼吁停火成為許多民眾生活的一部分。12日晚,以色列多地再度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人們要求實現加沙地帶停火、被扣押人員獲釋。
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總理府門前,記者看到示威者高舉要求停火的標語和被扣押人員的照片,怒喊“停止戰爭”“帶他們回家”等口號。在游行現場,記者遇到了28歲的塞加勒。她曾在以軍服役兩年,退役后考入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沖突爆發后,她成為社會工作者。
“2023年9月,我剛結婚,也剛完成學業,開始找工作,計劃著新家的未來。僅僅一個月后,一切都變了。”回憶起近兩年來的生活,塞加勒說:“我們都盼望戰火平息,但每每事與愿違。”
與此同時,在加沙地帶,人們正為每日能維持溫飽而苦苦掙扎,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15日說,近幾周,加沙地帶至少有875人在試圖獲取食物時遇難,其中,674人在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物資分發點附近遇害。
7月初,在加沙城一所遭以軍襲擊的容納流離失所者學校,記者看到一棟原本有粉色外墻的樓只剩焦黑的建筑框架。巴勒斯坦人穆罕默德·奧貝德站在廢墟里,白色T恤上滿是血跡。他告訴記者,以軍襲擊時,正在臨時帳篷里睡覺的一家人被爆炸聲驚醒。“帳篷起火了,我們設法從火海中救出孩子們……我們有什么錯?我們一直按以色列的指示逃亡。我們該去哪里?”
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仍在持續。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5日發布的數據,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5.8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幾個月來,這一數字差不多每天以數十甚至過百的速度上升。沒人知道加沙民眾苦難的盡頭是什么。
“我們真的筋疲力盡了。”在加沙城一處流離失所者營地里,巴勒斯坦人奧姆·穆罕默德告訴記者。“帶著恐懼入睡,又在恐懼中醒來。每天都有親人離我們而去……我們懇求你們停止這場戰爭。夠了,真的夠了。”
據以色列媒體12日報道,以色列一項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以色列受訪者支持在加沙地帶實現全面停火。這表明大多數以色列人渴望和平與安寧。
53歲的以色列律師魯蒂告訴記者:“我們呼吁政府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讓被扣押人員回家。我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