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來歷史性轉折,這對于各大手機廠商來說,確實會產生很不一樣的表現。
如果手機廠商的排名很高,那么接下來就需要持續的創新來保持住排名,如果排名不夠激進,則需要廠商瘋狂努力才可以。
比如近期,IDC發布權威數據顯示,該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4%,降至6900萬部,結束了此前連續六個季度的增長態勢。
重點是市場收縮背后,是消費者需求減弱和政府補貼政策效應衰減的雙重壓力,但即使是這樣,依舊有部分廠商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根據榜單來看,在經歷四年多的艱難跋涉后,華為以1250萬部的出貨量、18.1%的市場份額重登冠軍寶座。
需要了解,當前更廣泛的經濟環境仍面臨諸多挑戰,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短期內智能手機需求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市場在下半年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
簡單來說,曾經依靠補貼刺激的增長模式已顯疲態。因此想在接下來的市場中取得更好的排名,也就更困難了。
因此當華為手機取得第一名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其品牌實力確實很強,加上目前還在突破的過程中,堪稱是未來可期。
說實在的,闊別四年多重返第一,華為的登頂之路充滿戰略韌性,在1250萬部出貨量的背后,是其系統性重建供應鏈與產品矩陣的努力。
一方面,新推出的Nova 14系列精準定位中端市場,Pura X折疊屏沖擊高端創新領域,而旗艦機型Pura 80系列則扛起品牌復興大旗。
另一方面,華為手機的供應壓力并不算特別的大,如今已經恢復了許多,這也是保障出貨量能夠穩定提升的關鍵。
此外,麒麟芯片的迭代和鴻蒙生態的完善構建了核心競爭力,因此只要后續持續突破,結果肯定是極好的。
然后就是當華為登頂之際,其他國產廠商卻經歷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其中小米成為五大廠商中唯一增長亮點。
在IDC數據中,小米實現出貨量正向增長,排名第四;而在激活量統計中,小米(含Redmi)更以1141.76萬部、16.63%的份額位列榜首,同比增長7.39%。
雖然不同的榜單有不一樣的統計方式,但可以確認的是,此次排名第四,且目前的發展勁頭還在路上。
畢竟目前的澎湃OS系統口碑還是很不錯的,加上后續的一系列硬件堆料,這也是刺激消費者產生選擇欲望的關鍵。
其次,OPPO系(含一加、realme)表現同樣亮眼,激活量同比大增10.48%,多品牌戰略釋放顯著協同效應。
而vivo卻遭遇10.1%的斷崖式下滑,成為前五廠商中跌幅最大品牌,盡管其影像芯片V3和“藍心AI”平臺技術實力不俗,但產品節奏與市場需求的錯位導致增長動能減弱。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國產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確實很激烈,想真正做到脫穎而出,確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畢竟能維持住熱度與排名,就已經很不錯了,況且手機廠商之間的排名經常起起伏伏,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另外要說的是,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持續下滑已成行業焦點,二季度其出貨量同比下降1.3%至960萬部,雖然較一季度9%的跌幅有所收窄,但已是連續第八個季度下滑。
為挽救頹勢,蘋果罕見采取價格手段,比如此前對符合政府補貼條件的iPhone16和16 Pro機型進行價格調整,部分機型降價超千元。
但是,2025年上半年iPhone出貨量預計同比下降6%,而規劃中的超薄iPhone和折疊iPhone因無法配備實體SIM卡,可能進一步削弱其中國市場競爭力。
加上AI大模型全面賦能手機智能化,各頭部品牌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然而蘋果iPhone想取得高熱度,卻很困難。
總而言之,未來戰局將取決于技術話語權的爭奪:AI大模型的落地深度、折疊屏的體驗革新、快充技術的安全邊界,以及最核心的芯片與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
對此,大家對第二季度的榜單有什么看法嗎?歡迎回復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