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山貓】臺軍“漢光41”演習昨天進入第7天,當天上午,臺“陸軍機步269旅”在新北市八里地區進行“縱深防衛作戰”演練,以模擬解放軍登陸后,以“縱深空間”利用兵力、火力進行抵抗防御的情景。
據臺媒相關報道,按照演習計劃,“漢光41”在昨、今兩天模擬的作戰情境為登陸部隊已經上島,攻入縱深區域建立橋頭堡、并奪取了港口與機場,臺軍則試圖通過利用民用資源和設施進行“縱深防御和持久作戰”,演練由臺軍“陸軍機步296旅”15日上午在八里區和臺北港外圍地區進行。
報道稱,臺軍方在新北八里區商港九路提前設置了“6道阻絕”障礙,分別包括混凝土塊、混凝土預制“新澤西護欄”、反坦克拒馬及鐵絲網、(美制“艾斯科”HESCO)網箱式防爆墻、集裝箱和從民間旅游公司征用的大型客車,以完全阻塞道路通行功能。此外,臺軍還出動了“戰術近程無人機”,以示進行“觀測和偵察”作業。
15日演練中在新北市八里區商港九路設置的“6道阻絕”障礙物,包括常規的混凝土預制塊、拒馬、鐵絲網,以及集裝箱、民用旅游大客車等 臺媒
除布設堵路障礙外,臺“陸軍機步296旅”還出動了“陶”2B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云豹”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搭載機械化步兵進行抵抗戰斗。臺軍方對媒體表示,通過“多重阻絕設施”以及機械化步兵、“云豹”裝甲車和反坦克導彈車等進行“抵抗戰斗”,交替掩護前方作戰梯隊向后撤離,是通過“縱深空間”和兵力火力消耗登陸部隊、同時能夠“戰力保存”的作戰方式。
新北市八里區臺北港一帶演練中的臺“陸軍296旅”所屬“陶”2B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和CM34“云豹”步兵戰車 臺媒
臺媒報道稱,記者在演習現場看到的場景是,臺軍機械化步兵在“云豹”步兵戰車上30毫米機炮,以及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反坦克導彈的掩護下,憑借步兵攜帶的步槍、機槍火力“逐次按序后撤”,同時還為模擬傷兵進行戰場救護和后撤。不過,由于演練未設置實際“假想敵”,因此演練以某種“無實物”的形式進行。
另據報道,15日當天,為應對假想登陸部隊“從新北一側攻入臺北市”,臺軍“憲兵”部隊還在當天凌晨首次對萬板大橋實施了“全線封鎖”演練,該橋橫跨淡水河支流新店溪,兩端分別是臺北市萬華區和新北市板橋區,萬板大橋也因此得名。臺軍“憲兵”在全長690米的萬板大橋上布設了4層“阻絕陣地”,每道配置8道“阻絕障礙”,數量上比在八里的同類演練還要更多,同樣使用了網箱式防爆墻、拒馬、鐵絲網以及征用的民用公交車等作為障礙物。
臺軍“憲兵”在萬板大橋上也設置了多層“阻絕障礙” 臺媒
關于此類演練的主要目的,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院揭仲對媒體表示,由于解放軍戰術突出“包圍穿插”,尋找守備薄弱處快速突破,因此臺軍的意圖是通過阻塞交通和火力掩護等方式,強迫登陸部隊“必須走守軍預設路線”;而守軍則通過不斷“向后轉進”,吸引登陸部隊深入守軍的“主要火力交叉地域”,形成相對有利的作戰態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