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7月15日,根據俄媒公布的消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中方高層先是集體會見了上合各成員國的外長,隨后又在人民大會堂與拉夫羅夫進行了單獨的會面。
不過在俄外長離開北京之前,見到了最想見的人,特別是中方當面給出的一句承諾,直接讓普京暫時沒了后顧之憂。
那么,俄外長在北京究竟見了誰?中方的哪些話,能解了普京的后顧之憂呢?
四日雙會的特殊信號
就在拉夫羅夫專機飛往北京途中,華盛頓就傳來震動國際市場的威脅,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若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加征100%的關稅,并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
而且特朗普團隊高級官員還毫不掩飾地表示,關稅只是“開胃菜”,真正的經濟武器是二級制裁。
畢竟自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已對俄實施超過300項制裁,涉及金融、能源和軍工領域,但俄美貿易早已接近中斷,所以關稅威脅對俄直接影響不大。
而二級制裁針對的,正是俄羅斯賴以生存的能源出口生命線,尤其是中國、印度等亞洲買家,根據2025年貿易數據表明,中國進口俄能源占其總出口40%。
所以特朗普的二級制裁,就是想限制這些貿易,間接施壓俄羅斯,同時影響中國、印度等國的能源供應鏈。
不過面對特朗普這樣的行為,俄羅斯記者也在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直接發問:“中方是否擔心華盛頓壓力?”而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斬釘截鐵:“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為了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拉夫羅夫就先在馬來西亞東盟會議期間與王毅會談,隨即飛赴平壤會晤金正恩,獲得朝鮮“無條件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任何行動”的承諾。
等到結束朝鮮行程后,他就馬不停蹄直飛北京,更是在四天內完成與王毅的第二次握手,畢竟在平壤,拉夫羅夫收獲的是軍備合作與政治聲援,而在北京,他尋求的是戰略縱深與經濟保障。
不過在會晤中,王毅用三個“最”定義中俄關系:“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戰略價值的大國關系”。
就連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直接創造新詞“王拉夫”(諧音“One Love”)形容兩國外長的默契。
普京的底氣
值得關注的是,在克里姆林宮內部,普京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根據據接近克宮的三位消息人士透露,普京認定俄羅斯已具備長期對抗西方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決不會改變戰略。
而且他的和平條件也毫無妥協余地,那就是北約停止東擴書面承諾、烏克蘭中立化與非軍事化、承認俄語居民特殊地位,以及接受俄占領土現狀。
畢竟在過去三個月,俄軍新增控制約1415平方公里土地,在烏東多個戰略要地取得突破,而且俄軍工體系全速運轉:無人機月產能突破3萬架,合同兵以每月超3萬人的速度補充。
而且俄羅斯軍費雖然占GDP的6.3%、財政支出的41%,但俄經濟部仍預測2025年GDP增長2.5%,雖低于2024年的4.3%,卻遠超西方預期。
特別是當拉夫羅夫向中方表達關切時,他獲得的承諾遠超越于外交辭令,畢竟“加強在多邊平臺相互支持,維護兩國安全和發展利益”,這句保證直指當前地緣政治的核心,那就是在美國二級制裁威脅下,確保俄羅斯能源出口通道的暢通。
畢竟中俄協作的韌性,也源自深度綁定的現實利益,從西伯利亞輸送天然氣的能源管道,到北斗與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互聯互通,從北極航道開發到遠東經濟區建設,兩國在多個戰略領域形成互補。
這種合作不依賴意識形態,而是建立在能源安全、技術自主、金融去美元化等務實基礎之上。
再加上此次拉夫羅夫參加外長會議,不僅協調普京八月訪華事宜,更是在籌備一場更具象征意義的亮相,那就是在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中俄領導人將在世界注視下并肩而立。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新華社客戶端2025年07月13日關于王毅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中國新聞網2025年07月15日關于特朗普:俄羅斯若不在50天內達成俄烏協議將被征收“次級關稅”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新京報2025年07月15日關于美威脅與俄貿易將面臨500%關稅,外交部回應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