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滾*媽”:好心,沒辦成好事。
順豐本想干好事,結果看上去像是罵人
“百善 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清代王永彬早在《圍爐夜話》中指出了要把“ 行為” 和“目的”分開來看的必要性,否則,就容易出問題。
好心,不一定辦得了好事,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最近順豐就干了一件“好心沒辦成好事”的糗事。
事情是這樣的,有位網友養了一條叫做“滾滾”的狗狗,并用“滾滾的媽”作為快遞收件人昵稱。
結果, 收到快遞的時候,發現順豐為了保護用戶隱私,把“滾滾的媽”打碼脫敏了,變成了“滾*媽”:
圖: 走啊去吃飯了 /小紅書
搞得氣氛非常尷尬 ,這位網友還以為順豐這是在罵人呢。
經常網購的朋友都知道,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人們經常用一些特別有趣的昵稱,比如用自己的寵物,自己的愛豆,自己喜歡的人物,自己的信條,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等。
這位網 友就用了自己的寵物,狗狗滾滾長這樣:
這 狗子也太可愛了吧?
不成想,被順豐給“罵”了,找誰說理去?
不會打碼的快遞和商家,獎勵一面小黃旗
這位網友的經歷,吸引了大量的吃瓜網友,原來莫名其妙就被罵一頓的經歷,比比皆是,大家紛紛分享自己的奇葩經歷。
有網友的快遞名叫小喵123,快遞脫敏后變成了小*3:
網友“大風刮來的RMB”,在直播間只顯示昵稱頭尾,后來干脆直接銷號:
Gaga粉絲被叫G婆:
王俊凱的老婆,被叫成“王婆”:
打工人,被叫“打*人”:
大蒜牛奶,匿名后變成:
還有“雞蛋的下巴”,變成了,咳咳:
奶糖小饅頭,變成了“奶頭”:
還有被順豐邀請“去世”的:
估計 也是為了保護用戶隱私。
有考研的網友網購 了徐濤的背誦筆記,上面寫 的小黃書,導致社死:
其實小黃書長這樣:
叫“小 黃書”,其實也沒毛病。
還有商家給貓咪買的自嗨項圈,省去了貓咪倆字,也是導致社死吧:
基拉是大佬,被叫“基*佬”:
行星偷竊,變成“行**竊”:
說實話,真該給造成誤會的快遞公司和商家,一家送一面流動黃旗:
收個快遞,都這么緊張刺激,你不會備注、不會打碼,可以省掉嘛,非得搞得人心黃黃的。
順豐“滾*媽”:好心脫敏,止增笑耳
順豐快遞,別管怎么說,也是挺正規的一家公司,只不過為了隱私保護,把中間的“滾的”給打了碼,脫了敏,沒想到結果只剩“滾*媽”,怎么看,這都像是“罵人”現場。
別說被快遞小哥誤會了,路人看著心里也犯嘀咕啊:
“這是在罵快遞小哥,還是罵我或我媽?”
誰看見不想直接罵回去?
雖然但是,順豐這事兒,其實很有代表性。
這鍋應該讓打碼慣例背,因為這些隱私保護系統的思路,是“首尾保留,中間打星星”,本意是保護用戶隱私,結果脫敏規則太機械。
我就好奇了,AI都會寫小作文了,AI都會做以假亂真的視頻了,AI怎么就不能幫順豐完善一下打碼系統呢?
順豐真的是,好心,沒辦成好事,適得其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一說一,快遞公司加強隱私保護意識,這絕對要給滿分,近些年詐騙事件這么多,根據快遞地址找上門的事件時有發生。
這套打碼系統至少能避免隨便泄露用戶信息,但這種“掐頭去尾”的弱智脫敏機制,真的太死板了,讓人忍不住吐槽。
如果我要是順豐設計師,我會這么改:
首先改進一下脫敏方法,保留關鍵語義,比如“滾滾的媽”,可以改成“滾**的媽”,把“的”留下,就不會造成那么大誤會,大家都知道不是在罵人。
或者想方設法,讓系統能夠判斷語境,讓AI先識別“滾滾的媽”是親昵稱呼,不是罵人,再決定怎么打。
再不濟,也可以把選擇權交給給用戶,先預覽一下脫敏后的昵稱,然后彈個框“要不要脫敏?”,用戶點“要”就全脫敏,“不要”就原樣,尊重自主,這樣最起碼還能甩個鍋:你選擇,你負責。
講真,看完以上有的昵稱,能不打碼,真別打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