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秘書長呂特警告中印巴:他已突破跨大西洋防務協調者角色!
作者:黃埔少俠 總第:五百七十六期
據多家媒體報道: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背后,站著手握威脅名單的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
“如果你現在住在北京、德里,或者你是巴西總統,你可能會好好關注這件事,因為這可能會對你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7月15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在美國開始發出赤裸裸的警告,矛頭直指中國、印度和巴西。
這位被媒體諷刺為“瘋狂拍馬屁、不斷叫特朗普‘爸爸’”的北約掌門人,在特朗普宣布對俄制裁僅一天后便迅速跟進,要求三國“給普京打電話”施壓俄烏和談,否則將面臨美國的“二級制裁”。
一、二級制裁: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核武器”
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氣氛在7月14日驟然緊張。特朗普面對北約秘書長呂特,向全世界拋出一顆“經濟炸彈”:若俄羅斯50天內未達成俄烏停火協議,美國將實施100%的“二級關稅”。
這一威脅的核心機制極具針對性:
- 直接關稅:對俄羅斯出口至美國的鉑族金屬、核燃料等商品征收100%關稅。
- 次級關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第三國實施懲罰性征稅,主要矛頭指向中國、印度等國。
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隨后赤裸裸地闡明本質:“這是對印度和中國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關稅,這確實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市場反應卻暴露了真實預期。布倫特原油在威脅發布后下跌近2%,收于70美元下方,表明交易員普遍認為實質性供應中斷可能性較低。
二、三國軟肋:呂特威脅名單背后的經濟命脈
呂特點名中、印、巴三國絕非偶然,其戰略意圖直指俄羅斯經濟生命線。Kpler最新數據顯示: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占其總量三分之一以上,6月進口量最高時達210萬桶/日,逼近歷史峰值。
三國對俄貿易格局形成鮮明對比:
- 中國:保持日均超百萬桶俄油進口,同時深化與金磚國家機制合作。
- 印度:俄油占比從戰前不足1%飆升至35%,替換供應商將面臨每桶至少5美元成本增加。
- 巴西:雖非主要能源買家,但作為金磚成員與俄農業貿易密切,更因“兩洋鐵路”項目與中國戰略聯動。
三國經濟結構差異預示著迥異的反制能力,這恰是呂特威脅的潛在突破口。
三、真實意圖:呂特“沖鋒”背后的三重算計
呂特甘當特朗普政策“擴音器”的行為,暴露北約內部權力重組中的個人定位。其威脅言論包含三重戰略意圖:
1、配合對俄極限施壓:通過經濟威懾彌補戰場劣勢,特朗普競選時承諾“24小時結束戰爭”的政治信譽已淪為世界笑談。
2、分化金磚國家陣營:在哥倫比亞、烏茲別克斯坦剛加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之際,瞄準最具影響力的三個新興大國進行精準打擊。
3、轉移軍援負擔矛盾:呂特宣稱歐洲將“找到資金”確保烏克蘭優勢地位,實質是將歐洲綁上美國戰車——他明確表示美國提供武器但“由歐洲人支付彈藥”。
這種威脅更暴露了北約秘書長角色的異化:從跨大西洋防務協調者,蛻變為美國單邊主義的執行工具。
四、反制底牌:新興經濟體的破局之道
面對威脅,三國手中握有不可忽視的反制籌碼:
1、中國:直指美國“長臂管轄”的霸權本質。中國可加速推進金磚國家本幣結算體系,削弱美元武器化效力。
2、印度:已向世貿組織提交對美國貿易反制通知,此前針對美國加征25%汽車關稅的對等反擊已箭在弦上。其能源多元化選項尚存,Rystad Energy專家指出:印度可轉向OPEC國家填補供應缺口,盡管成本上升。
3、巴西:作為中國在拉美最大貿易伙伴,2025上半年貿易額834億美元,可聯合南方共同市場啟動“兩洋鐵路”等戰略項目,強化跨太平洋貿易通道,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
三國協同反制可能形成強大合力。7月15日金磚國家聯合聲明已明確反對“單邊關稅”,新興經濟體集體發聲的外交陣線正在形成。
五、總結:新興國家正用基礎設施和金融體系編織自己的安全網。
當德國5月對美出口下滑7.7%、歐盟計劃對84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反制的消息傳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已遭反噬。巴西的“兩洋鐵路”項目加速推進,金磚銀行新成員哥倫比亞與烏茲別克斯坦的加入,新興國家正用基礎設施和金融體系編織自己的安全網。
呂特的威脅猶如一面鏡子,照見的不僅是美國單邊主義的困境,更是舊秩序守護者對多極世界崛起的戰略焦慮。
2025年7月16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