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國粹精華,播撒文化種子。7月16日,鞏義市杜甫路街道安康社區聯合鞏義市公立中醫院中醫藥學部精心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小中醫郎”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30名社區兒童在張玉卓老師的引導下,化身“小藥師”,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聞藥香、識百草、做蜜丸”的探秘之旅,將古老智慧化作孩子們指尖可觸的鮮活體驗。
岐黃啟蒙,故事里識百草
張老師以動畫與傳說為舟,載著孩子們駛入中藥源頭長河。“神農嘗百草”的勇毅令他們屏息凝神;當家鄉河南引以為傲的“四大懷藥”登場時,山藥健脾、地黃養陰、牛膝壯骨、菊花清火的奧秘被一一揭曉。孩子們瞪大眼睛,小手踴躍舉起,爭相辨認藥材圖片,口中念著功效,眼神里閃爍著求知的星光——深埋于土地的中草藥,此刻在故事中煥發出神奇的生命力。
巧手藥工,甜蜜里傳匠心
理論落地為實踐,孩子們瞬間變身為專注的“小藥師”。在張老師悉心引導下,他們小心翼翼稱量山楂、神曲與麥芽,學著古法將藥材粉末與醇厚的蜂蜜調和、揉捏。一雙雙小手反復搓轉,一顆顆圓潤的山楂丸逐漸成型。空氣中甜香與藥香交織,當親手制作的成果被裝入小盒,孩子們臉上滿是自豪:“我做的!能消食!”這份可帶走、可品嘗的甜蜜,讓抽象的“藥食同源”智慧變得真實可感。
本次活動通過“故事浸潤+手作傳承”的雙重路徑,巧妙打通了兒童感知中醫藥的“任督二脈”。張玉卓老師欣慰道:“在孩子心中種下一粒信中醫、愛文化的種子,未來才有希望長成守護民族瑰寶的森林。”
當藥香浸潤童年,文化自信便悄然生根。安康社區以“小小中醫郎”之手,不僅傳遞了健康生活的鑰匙,更是在童心中搭建起通往中華文明智慧寶庫的橋梁。當孩子們舉著自己揉制的山楂丸如獲至寶,我們已然看見,那生生不息的中醫文化星火,正由新一代穩穩接續。
作者:趙燕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