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迎來煥新升級
“海上敦煌在陽江”
“時光隧道有奇珍”
“陶瓷名窯美其美”
三大全新展區面向群眾開放
首次展出國內罕見的珍貴孤品文物
通過光影科技與場景化敘事
為觀眾帶來一場
跨越800年的海絲文化盛宴
踏入“海上敦煌在陽江”展區,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的周亨銅鼓,威風凜凜的冼夫人、馮盎將軍雕像,海朗城、雙魚城門樓高聳,讓人瞬間沉浸在陽江厚重且獨特的歷史文化長卷里。
沿著通道前行,陽江古港風貌、雙恩鹽場、古代集市等場景通過微縮景觀生動還原,陽江豆豉、黃鬃鵝等海絲風物一一呈現,訴說著陽江“海上敦煌”的古老故事。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策展人 張贏心:
這是對“南海Ⅰ號”落戶陽江這一文化判斷的深度回應與空間表達。陽江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南海航線的重要節點城市,江海通達、水網密布,冼夫人與馮盎將軍所代表的“高涼精神”,留下了忠勇護國、開放包容的文化印記,“南海Ⅰ號”出水的文物帶著陽江地域特色的海絲文化在這個展區里交相輝映。
據了解
此次升級是博物館
開館16年來的重要調整
在原有9個展區基礎上
新增的三大展區各有亮點
時光隧道有奇珍
“時光隧道有奇珍”以“南海Ⅰ號”出水的孤品文物為核心,展出了海螺雕杯等鎮館級珍品,還有經800年海洋演化形成獨特形態的銀鋌、古代船員遺留的動物骨骼及“快遞打包”方式,仿佛一座生動的海洋歷史實驗室。
海上敦煌在陽江
“海上敦煌在陽江”融合高涼文化與海絲遺跡,通過場景化展示凸顯陽江作為海上絲路節點的歷史地位。
陶瓷名窯美其美
“陶瓷名窯美其美”則通過2000多件南宋瓷器構建文物矩陣,涵蓋12個窯口的30多種器型,龍泉窯青瓷、景德鎮窯青白瓷等珍品充分展現舊時貿易的繁榮圖景。
為提升游客的觀展體驗,博物館不僅拓寬公共空間,讓觀展動線更有邏輯性,還在光影設計上巧下功夫,屏蔽自然光以符合國家文物展覽的燈光標準,實現展區精品化、場景化、光影化,努力滿足公眾對于現代文博觀展的需求。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策展人 張贏心:
如在“時光隧道有奇珍”展廳中,利用光影和燈光結合水晶宮整體回廊結構,打造一條沉浸式的時光隧道。在“陶瓷名窯美其美”展廳中,我們用冷光燈映照瓷器的光輝?!昂I隙鼗驮陉柦闭箙^不僅突出文物歷史,通過場景和科技展現文物背后的故事。
來源 | 陽江新聞
文字 | 曾鐘銳
攝像 | 陳佳陽
編輯 | 劉帝森
審核 | 梁劍華 梁勝
終審 | 黃劉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