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13日,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率團隊來到陽江,開展“曼行海絲千年路”首站的文化推廣活動。她以珠西山海為講壇,以陽江海絲風物為載體,以生動睿智的語言,深入探尋和解讀陽江乃至廣東海絲文化的歷史地位和其中蘊涵的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為全國網民再次送上一臺豐富鮮活的海絲文化盛宴。
蒙曼教授專門選在珠海機場登陸珠西,馬不停蹄地沿黃茅海、伶仃洋、千山群島直到海陵島,即開啟“曼行千年海絲路”首站的直播活動,向全國觀眾介紹“海上敦煌”--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她以波瀾壯闊的宋元貿易為軸,闡述了中國古代發達的船舶技術、中國瓷器對世界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多姿多彩的古代圖騰對凝聚中國美學的推動作用、嶺南圣母洗夫人對民族團結作出的巨大貢獻。
由于對“南海Ⅰ號”水下考古保持長期關注,蒙曼教授對中國水下考古創造的整體打撈技術、整船考古保護等世界首創技術給予高度的贊譽。
她表示,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的每一件文物背后蘊藏的歷史價值,生動講述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經濟互通、文明互鑒的歷史圖景。
全國婦聯副主席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蒙曼:
看到了技術的發展,對于考古工作對于歷史的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我們原創的這樣的一個技術,我們這樣的一個整體打撈整體搬遷的這種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科學和人文要通力合作,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 環顧北山石塔,蒙曼教授結合古詩詞與史實記載向鏡頭前的觀眾道出陽江古八景的嶺南氣象與文脈意境。
為期兩天的絲路文化行,蒙曼教授一行還先后來到漁家文化展覽館、大角灣海上絲路旅游區、北山石塔、陽江風箏館、漠陽書院、漆藝院等地現場采風直播,結合歷史遺跡、非遺體驗、自然奇觀與現代工程,蒙曼沉浸式與地方學者、非遺傳承人對話交流,體驗陽江風箏制作、陽江漆器髹飾技藝等非遺技藝,深入探尋陽江的歷史遺風、民俗文化、人文脈絡,以人文歷史科學的視角完成三場現場直播,帶領全國廣大觀眾認識陽江,感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積淀與現代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統計,本次活動共吸引21.3萬人在線觀看。
據了解,蒙曼為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她長期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曾擔任央視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典籍里的中國、唐宋八大家等大型文化節目點評嘉賓。
2024年以來,她致力于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徑,以“曼行中國”的形式,通過全媒體平臺講述中國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其講述風格嚴謹專業、底蘊深厚又不失輕松活潑,廣受大眾喜愛。“曼行海絲千年路”系列直播活動旨在深度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版圖波瀾壯闊的歷史,傳播海絲文明,陽江為該系列的第一站。
來源 | 陽江新聞
文字 | 黃惠明
攝像 | 莫定鋼 毛軍玲
編輯 | 賴秀珠
審核 | 梁劍華 梁勝
終審 | 黃劉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