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2024年設立首批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西城、朝陽、海淀、通州等區協同發力,圍繞思政課、心理健康教育、學科育人、網絡育人、實踐育人一體化開展實踐探索,通過成立大中小學育人共同體、開發示范性教學案例、開設系列公開課等,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實效、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西城區
聚力"協同·育新"
打造"紅墻邊的時代新人"育人范式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關于“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部署,深入推進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7月12日,西城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四中道元校區舉行。本次會議以“協同·育新”為主題,旨在總結階段成果、交流實踐經驗、凝聚發展共識,深入推進西城區作為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試驗區的創新發展。西城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鄧建民主持會議。來自全區中小學的書記、校長及相關單位代表參會。
西城區教委副主任陳海東作題為“推動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聚力培養紅墻邊的時代新人”主旨報告,系統回顧了試驗區獲批一年多來的顯著成效。西城區確立了“培育紅墻邊的時代新人”中心目標,構建了“一中心兩主線四行動”特色工作體系,并成立了多部門協同的工作領導小組,織密區域內外資源網,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深度聯動,打造“大思政課共同體”,開發示范課、原創話劇,推動高校資源下沉,形成協同創新格局。報告進一步展望了未來工作方向,強調將深化資源整合、貫通研究和隊伍建設,全力打造首都思政育人“西城范本”。
在分享交流環節,三位來自不同學段的教育實踐者分享了他們在一體化建設中的深入思考與實踐探索:
北師大二附中校長王華以“實踐浸潤 礪行鑄魂——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思考”為題,聚焦二附中“實踐育人”,提出通過真實情境喚醒學生道德自覺。學校構建社會實踐+學科實踐雙路徑育人體系:打造“鄉村振興青春同行”項目,聯動大學生、高中生與鄉村中小學生開展書信助學、支教考察,形成跨學段教育矩陣,兩年覆蓋千余名學生,實現“思政滋養”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開發“家史征文大賽”等學科項目,引導學生從家國敘事中厚植情懷,通過研究性學習深化歷史觀與價值觀塑造。強調以實踐為紐帶貫通認知與行動,為思政一體化提供“知行合一”的西城范式。
北京建筑大學附屬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鄭新以“四維同心 雙向滋養——北建大學附小思政教育一體化特色課程建設的實踐思考”為題,介紹了與北京建筑大學聯合開發的“大手拉小手,共筑同心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特色課程。兩年多來,兩校教師交流達70多次,北建大師生走進建大附小課堂數百節,形成了“高校引領、小學扎根”的雙向滋養機制,實現了高校與小學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優勢互補與共同發展。未來將以協同育人為支點,以實踐體驗為路徑,以文化浸潤為紐帶,構建具有深厚理論深度與強大實踐價值的育人模式,讓“四維同心,雙向滋養”的思政教育之花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北京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張守連作了題為“‘紅墻’鑄魂時代新人—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區域創新示范聯合體建設的思考”的發言,北京建筑大學聯合西城區打造“紅墻”新人思政教育聯合體,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紅墻邊的時代新人”。依托西城豐富紅色資源與高校學術優勢,聯合體深化“四個一體化”工作框架,構建“五化”思政育人體系,貫通“一體化備課+沉浸式教學+場景化研學”實踐模式。通過“高校示范+區域協同+各校推進”三級體系、“手拉手”備課等機制,孵化“紅墻小先鋒”等品牌活動,建強師資庫與45家實踐基地,打造具有西城特色、首都標準的思政育人新范本。
本次推進會是一次階段成果的集中檢閱,更是一次凝聚智慧、共謀發展的思想碰撞。會議的成功舉辦,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強化了責任,為西城區持續深化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試驗區建設,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西城經驗”,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將把會議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共同推動西城區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朝陽區
創新思政“潮”課
構建思政教育資源矩陣
7月10日,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舉行,通過課程展示、成果發布、交流研討等環節,為轄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工作者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推進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
跨學段“潮”課大展示
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
活動中,來自朝陽區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個學段的教師代表,同步開展了思政“潮”課的現場教學展示。課程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朝陽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為主線,結合區域特色,呈現了朝陽區在打造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課程建設方面的創新探索和實踐。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北京市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四所學校教師分別展示了“尋找根脈 激活力量——798·751園區里的文化創新實踐”“文脈續新章 萬象煥新顏——館城融合的朝陽實踐”“朝陽站里藏文韻 匠心筑夢繪華章”“扇繪文化 友善朝陽”四節思想政治教育課。四節展示課充分體現了朝陽區思政教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一體化設計理念,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為把思政課的道理講到學生的心坎上,朝陽區用好轄區豐富、優質的高校資源,共同開發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課程,引進大學思政課教師為中學生講故事、講理論、講實踐,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
近年來,在市委教育工委的總體統籌下,朝陽區與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密切配合,建立區校共同體;與北京聯合大學合作,創新性設立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實現教育資源、師資隊伍、課程體系的相互銜接與共享;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等高校分別牽頭,培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創新聯合體,共同研究工作、落實任務,推動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資源平臺上線
打造思政教育資源矩陣
整合“四庫一基地”資源,推動共建共享。會上介紹了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情況,并發布多項重要成果。
建設“四庫一基地”。正式推出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示范課程庫、優秀課題庫、工作案例庫、教學名師庫,發布“家門口的思政教育基地”,為全區思政教育提供資源支撐。
成立專家指導組。組建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專家指導工作組,匯聚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教研名師等各方力量,以專業引領帶動區域思政教育一體化發展。
數字化平臺啟動。“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資源平臺”正式上線,平臺設置了“家門口的思政教育基地”、示范課程庫、優秀課題庫、工作案例庫、教學名師庫和專家指導工作組等模塊,集課程支撐、科研賦能、實踐探索、典型引路、名師領航等功能于一體,打造思政育人的智慧引擎,賦能朝陽思政教育實踐。
未來,平臺還將持續升級擴容,不斷充實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資源,打造全學段貫通、多維度融合的思政教育資源矩陣,進一步助力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
多方協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讓“大思政課”“活”起來
會議現場,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丁云、朝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于雯雯、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校長任煒東分別從高校協同、區域文化資源賦能、學校自主創新實踐等角度作交流發言,探索多方協同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方法路徑。
思政教育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近年來,朝陽區通過構建“三維聯動”育人新格局,打造“五主同頻”育人新場域,激活“三協共振”育人新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實踐平臺等方式,不斷拓展教育空間,更加緊密地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推出符合學生期待、贏得學生喜愛的課程內容,讓“大思政課”“活”起來。
朝陽區推進思政教育的核心特征就是一體化、跨領域,以課程體系為例,朝陽區致力于構建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課程體系,實現思政學科各學段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深度融合,以及思政學科與其他學科育人內容的相互滲透。朝陽區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學術組織等單位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形成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
此次會議標志著朝陽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改革進入新階段。未來,朝陽區將對標對表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以思政教育一體化賦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強化市級10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基礎上,系統整合各類博物館、生態實踐基地及紅色教育資源,構建“家門口的思政教育基地”全域網絡;引導學生開展沉浸式學習,推動思政教育資源從“物理整合”向“化學融合”躍升,切實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深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潮”課課程群建設,立足區域特色,打造具有引領性的思政教育品牌,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朝陽方案,為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貢獻朝陽力量。
海淀區
縱橫貫通構建全域協同體系
“三庫兩名錄”織就思政資源矩陣
近日,為深入推進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海淀區組織召開全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改革工作推進會。海淀區委書記張革、北京市教科院黨委書記董竹娟等領導出席會議,駐區各高校思政教育一體化分管領導,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領導班子成員,機關科室科長、直屬單位負責人,全區各中小學書記、校長,學科帶頭人代表參加會議。
會前,來自大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六位教師進行了現場教學展示。教學展示圍繞同一主題,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黨團隊育人一體化兩個維度,分別探索了大思政課育人的思路、內容和方法,在學段差異中展現學科主題的連續性和進階性,展示了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生動樣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原書記韓憲洲、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羅濱、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楊志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吳慶、北京市少先隊總輔導員鄭雄等六位專家,對六節課分別進行了專業點評。
會上,區思政教育研究指導中心通過專題短片《深耕精研:思政好課的誕生》,匯報了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和黨團隊干部教師深耕精研、打磨思政好課的過程,推介了“五要素六環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實踐模型。
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吳謹代表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匯報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成立一年多來,加強頂層設計、協同各方力量、不斷改革創新,共同推進試驗區建設的工作舉措和成效。目前,海淀區已經初步構建了橫縱貫通、全域協同的一體化體系,激活了全鏈條思政育人的一池春水。
會上,海淀教師進修學校、教育黨校和教科院聯合推出了三項階段性成果,即《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理念、策略與實踐》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以真理力量引導學生;《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課例集》匯聚專題化課例群,推廣理實融合的思政教學;《海淀區“大思政課”協同育人實踐研究》以育人活動為教案,將思政課融入實踐場所,促進學生知信行統一。三項階段性成果是海淀教育人將育人使命鐫刻在教學一線的生動寫照,更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海淀答卷”。
隨后,海淀區正式上線啟動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資源平臺,一體化資源平臺由“三庫兩名錄”組成,分別是:“示范課程資源庫”首批收錄了大中小學教師精心打磨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示范課例138個,其中包括10組大中小學思政金課。“一體化工作案例庫”收錄了一線思政教育教學骨干撰寫的262個優秀實踐案例。每個案例均配有從背景意義到實施成效的全流程解析,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實踐指南。“研究成果庫”收錄了132項研究成果,整合了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的研究論文,匯集了各級課題的實證研究成果。“教學名師錄”收錄了190位教學名師的基本信息和教學成果。“實踐教學資源名錄”收錄了海淀區紅色基因、歷史文化、科技創新、生態文明、法治安全、高校智庫六大類,107個實踐教學資源。資源內容將會動態調整,每學期持續更新。
海淀區委書記張革、北京市教科院黨委書記董竹娟為海淀區思政課一體化項目總負責人、相關教師代表頒發榮譽證書。會議還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部署。
通州區
思政鑄魂育人
“教聯體”貫通家校社脈絡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關于“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部署,踐行《北京市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和《關于推進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高標準建設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2025年7月3日,“運河思政 鑄魂育人”——北京市通州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順利召開。
第一階段:現場展示及觀摩
會前,與會人員共同參觀通州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育人成果展。展廳內,電子屏海報集中呈現 18 所大中小學思政基地校的工作歷程與典型經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梳理出思政教育創新路徑;展臺上,書籍、文創作品、手抄報、各類模型等實物成果錯落陳列,生動展現通州區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中的實踐成果與創新探索。
第二階段:主會場活動
在通州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階段性成果回顧視頻中,主會場活動正式開始。主會場活動由通州區教育委員會主任劉中閣主持。
通州區政府副區長董明慧指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改革,建設先行先試創新試驗區,既是提升通州教育品質的內在要求,更是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培養時代新人的戰略任務。社會各界需要凝心聚力,扎實工作,為首都乃至全國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貢獻更多“通州智慧”和“通州方案”。
隨后,通州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劉青松以“運河思政啟新篇 鑄魂育人繪藍圖”為題,系統匯報了通州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工作。匯報從頂層設計、建設路徑和未來展望三個維度,深入剖析通州區將地域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源頭活水”的創新實踐。全景式展現了通州區打破學段壁壘,構建縱向銜接、橫向融通的思政育人體系的典型經驗與扎實成效,為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通州樣本”。
匯報結束后,來自大中小學的師生們進行思政一體化經驗分享和課程展示,充分展現了通州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典型做法。
為繼續發揮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基地校的示范引領作用,通州區公布了第二批基地校名單,并由通州區教委副主任付樹華頒發銅牌。至此,通州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基地校數量達到了28個。同時,28位來自不同高校的專家、教授也被聘為基地校思政副校長,后續他們將打通高校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壁壘,深入基地校就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指導,確保思政教育在學校的貫徹落實。北京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為思政副校長頒發聘書,北京物資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懿作為思政副校長代表發言。
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教育形態重塑和創新發展,為此,通州區高度凝練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工作,結合副中心運河優秀文化,進一步打造“運河思政”品牌,并發布“運河思政”主題LOGO。同時,開發北京市通州區“運河思政”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網絡資源數字平臺,推動構建副中心高質量、個性化的教育體系,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會上,北京市通州區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正式成立。這一舉措不僅為通州區思政教育的縱向貫通與橫向協同搭建了堅實橋梁,更標志著區域內家校社協同育人邁入了資源整合、多方聯動的新階段,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
最后,薛健進行講話,充分肯定了通州區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上的創新實踐,并對未來改革方向提出了寶貴建議。
第三階段:分會場活動
四個分會場活動分別圍繞思政課一體化、心理健康一體化、實踐育人一體化、家校社一體化的主題展開。思政課一體化課程建設經驗得到了充分挖掘,“自尊自愛”“紅領巾”“科技小院”等特色課程,為不同學段思政教育的銜接提供了生動范例。心理健康一體化“雙督導”機制的探討,精準聚焦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實踐育人一體化區域路徑的剖析,“運河少年行”育人工程的系統化建設經驗分享,為通州區指明了將思政教育延伸至課外、融入實踐的創新方向。家校社一體化研討中,“運河景風”品牌課程的發布、家校社協同育人基地校成果的展示、“教聯體”成員單位的現場對話,充分彰顯了匯聚各方力量育人的強大合力。
本次活動展示了近年來通州區作為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試驗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成果。未來,通州區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推動通州區大中小學“運河思政”一體化建設走深走實,探索具有首善標準、首都特點、首創精神的“大思政教育”建設模式,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的通州篇章!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來源:首都教育
編輯:蘇珊
校對:付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李繼君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