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近日登臺北京藝術中心,結合法式浪漫與中式幽默,一場神秘莫測又驚心動魄的奇幻舞臺之旅在鸚鵡螺號上開啟。來自法蘭西喜劇院的導演克里斯蒂安·埃克與中國團隊聯袂以顛覆性的黑光技術和戲偶表演,讓百年前的科幻寓言有了顛覆以往觀看體驗的奇幻視覺。
作為2025年度“大戲看北京”文藝創作孵化平臺·精品創作項目、2025年香港藝術節委約劇目、2025年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大戲、2025年上海·靜安戲劇節展演劇目、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邀請劇目——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改編自法國科幻巨匠儒勒·凡爾納的同名小說,由中央戲劇學院、香港藝術節、抱風嶼Tempest Projects聯合出品。
這部著作曾被譯為數十種語言,全球暢銷超億冊,尼摩船長的深海探險故事受到全球讀者的追捧。曾榮獲法國戲劇最高榮譽“莫里哀戲劇獎”的法蘭西喜劇院導演、演員克里斯蒂安·埃克,對原著進行了現代化解構,將小說中諸多類似形象進行提煉,創造出鸚鵡螺號大副和海底原住民這兩個全新角色。其中由著名演員保劍鋒、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依克桑·塔依爾飾演的尼摩船長,兼具貴族氣質與神秘異域風情,為這一角色賦予了全新的情感維度。
整場演出,六位演員化身“黑光魔術師”,在純黑幕布間以肢體喜劇與光影技術,構建出海怪、水母、巨型章魚等奇幻景象;通過光影與戲偶的配合,讓海底蜘蛛蟹、燈籠魚、水母等生物在黑暗中靈動“復活”。而中方團隊也在創作時巧妙進行了本土化處理,部分魚偶形象則參考了中國神話進行創新。
炫技不一定要用高科技手段,100分鐘里,中法藝術家用“零LED屏幕、零電腦燈”的黑暗劇場創造“手作魔法”,不僅讓孩子們看懂了奇幻,也讓成年人看到150年前科幻照進現實的詩意。舞臺以黑暗為畫布,以光線為畫筆,讓靈動的戲偶成為拼圖的碎片,身臨其境的音響設計幫助觀眾“浸”入海底。全新打造的角色服裝造型、全新的海底生物都從《山海經》中汲取靈感,注入東方想象。
所有演員需要同時扮演人類角色并兼任操偶師,在全黑的環境下操縱戲偶,僅憑相互間齒輪般嚴絲合縫的配合,呈現出魔術般的舞臺效果。除保劍鋒飾演的時而乖張暴戾、時而意氣風發的尼摩船長外,由著名演員江珊獻聲的旁白,也為舞臺增色不少。7月18日至20日,該劇將繼續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編輯/汪浩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