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海評彈團原創劇目中篇評彈《烽火書魂》正式建組。該作品由高博文、吳新伯、陸錦花等諸多評彈藝術家擔綱主演,聚焦在抗戰爆發后的上海孤島時期,以鄭振鐸為首的文化界人士挽救江南古籍的故事為原型,生動刻畫了鄭振鐸、張元濟、高君箴等文化先賢的形象。該中篇將在9月中旬于蘭心大戲院正式上演。吳新伯說:“這是一次說書人唱護書的故事,非常有意義。”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上海成為抗日戰爭的前線。日本侵略者不僅肆意掠奪中國土地上的礦產、貨物等經濟資源,還把目光投向了蜚聲海內外的江南藏書樓。危難之際,暨南大學教授鄭振鐸,前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張元濟,華東師范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光華大學的創辦人張壽鏞,暨南大學校長、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松,中法大學教授張鳳舉在1940年組建文獻保存同志會,為國家秘密收購江南藏書家散佚的珍貴典籍。
《烽火書魂》主創與業內專家
在敵人的鐵蹄下行賡續中華文脈,鄭振鐸等人面臨著巨大困難。日本與汪偽特務不斷騷擾跟蹤,乃至出面威脅鄭振鐸,迫其落水投敵。為了家庭安全,鄭振鐸不得不離家獨居,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壓力。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累計收購了4864部善本古籍(約4.8萬冊),包括宋元刊本300余種及歷代孤本。文獻保存同志會為國聚書之舉乃是秘密行事,功成之后依然守口如瓶,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逐漸為人所知,而那時他們中的多位已不在人世。
《烽火書魂》編劇是蘇州大學傳媒學院的許靜波,唱詞則由杜竹敏撰寫,兩位青年作家都是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的博士,這也為這部曲藝作品增加了歷史的厚度與文學的深度。據已經看過劇本的業內人士表示,這部作品中,即使是反面人物也不再生硬,與鄭振鐸斗智斗勇的日本侵略者也懂得欣賞中國文化,這也凸顯了鄭振鐸這批愛國文人的眼光和膽略。
對于此次創作,高博文表示,“創作是評彈藝術的生命線,這些年我們已經涌現了包括《千里江山圖》這樣很多好的作品,但不能躺在過去的成績上,而要順勢而為,不斷推陳出新。這部作品也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時間緊,任務重,也要向革命前輩一樣,整體行動眾志成城,用精彩的表演回報觀眾的期待。”
原標題:《講述八十年前江南古籍保衛戰,中篇評彈《烽火書魂》9月上演》
欄目編輯:孫佳音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吳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