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組織的43位專家完成對廣州新機場總體規劃的評審,標志著這座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超級樞紐即將正式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重點工程,廣州新機場(即珠三角樞紐機場)的規劃通過標志著大灣區機場群布局即將成型。
據了解,此次評審會歷時三天,這一進展較原計劃提前了近兩個月。期間,專家組圍繞總平面規劃、業務量預測、土地使用規劃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值得關注的是,評審內容涵蓋飛行區、航站區、空管、供油等12個專業領域,形成的評審意見將直接指導設計文件的優化。據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透露,下一步將重點協調建設單位完善設計方案,為項目獲批打下基礎。
從規劃細節看,廣州新機場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近期(2035年)目標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遠期(2050年)將達6000-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20萬噸。機場選址佛山市高明區與肇慶市高要區交界處,飛行區標準為4E級,規劃建設37萬平方米航站樓及綜合交通中心,計劃引入深南高鐵、廣湛高鐵等四條軌道交通和“五橫五縱”高速公路網。這種“空鐵陸立體互聯”的設計,使新機場成為繼白云機場后大灣區第二個“軌道上的機場”。
據了解,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超6300萬人次,空域資源趨近飽和,而珠江西岸的佛山、肇慶、江門等地長期依賴小型機場,航空服務能力嚴重不足。民航專家指出,新機場選址佛肇交界處,可最大限度釋放白云機場空域壓力,同時輻射粵西乃至廣西地區,形成“東客西貨、雙樞紐協同”的新格局。目前,這一布局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應已初現“眉目”:佛山市政府與南航簽訂的20億元合作協議,將在新機場周邊布局航空修造、臨空物流等產業;肇慶市則計劃依托“五橫五縱”路網,打造半導體等臨空經濟產業園。
此外,規劃中的“兩高鐵一城際一快線”軌道交通網絡,將徹底改變粵西與廣州的時空距離。以廣湛高鐵為例,建成后廣州至湛江的通行時間將從3小時壓縮至1.5小時,而深南高鐵的接入更使江門、珠海等地可實現30分鐘直達機場。這種“零換乘”設計,使新機場成為連接大灣區東西兩岸的“超級節點”。按照規劃,廣州新機場將于2028年建成投產,屆時佛山沙堤機場將整體轉場。隨著評審成果轉化為施工圖設計,我們有理由期待,這座“未來機場”將成為大灣區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高效“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