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文明(Nazca culture)是前300年至700年間,出現在秘魯納斯卡地區的文化,以納斯卡線而聞名于世,并建造過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架渠。在納斯卡文明出現前,納斯卡地區曾出現過帕拉卡斯文明。
納斯卡文明的居民,主要沿著河谷定居,并以農耕維生,種植棉花、豆類、塊莖、蛋黃果和一種短穗的玉米等作物。
擁有一種特殊的制陶技術,把12種不同的礦物顏料混合在陶土涂料中,以利制陶過程中將色料附著在陶器上。
在出土的手工制品中,出現被打洞的頭顱,這些打洞的位置都在頭顱前額,并穿了一條麻花繩綁住,推估是為了讓人把頭骨戴在腰上。考古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用來取悅神明的一種獻祭,是為了改善旱災或農作歉收而來。
納斯卡文明大約在公元100年至750年達到頂峰。以秘魯為基地的納斯卡人既有藝術又有精神,他們留下了各種有趣的遺跡。這些遺跡中有著名的納斯卡線條。這些在沙漠地面上的地質遺跡可能會比它們在理解納斯卡生活方式上更令人困惑。無論如何,它們令人肅然起敬,吸引了大量游客來到秘魯南部。在這些地理符號描繪的東西中,有魚、蜘蛛、美洲駝和其他生物。有很多納斯卡線路旅游,為那些想要利用的人。
納斯卡人開始崛起,因為帕拉卡斯文化開始衰落。帕拉卡斯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納斯卡人,尤其是在操縱水和藝術方面。納斯卡人實際上建造了一個至今仍在使用的導水管系統,關于帕拉卡斯影響的證據在納斯卡陶瓷和紡織品中被發現。至于納斯卡人所創造的社會,農業是主要的產業,有重要的行政和宗教中心。在納斯卡宗教中,農業和生育都很重要。由于納斯卡沒有書寫系統,人們相信他們的肖像和符號的使用是一種可能的交流方式。
如果不是納斯卡線,納斯卡文明最有可能以它的陶器或陶瓷而聞名。眾所周知,納斯卡人在他們的陶器中至少使用了15種不同的顏色,他們創造了花瓶、瓶子、杯子、好奇的生物和其他許多東西。考古學家發掘出的許多陶器都很難辨認,因為納斯卡陶器可能非常抽象和雜亂。卡瓦奇的廢墟中出土了一些最壯觀的納斯卡陶瓷。卡瓦奇是一個大型土坯房,曾經是納斯卡人的主要行政和儀式中心。現代城市納斯卡的安托尼尼博物館圍繞著納斯卡文明和一些精致的陶瓷,在利馬有博物館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藏而聞名。
納斯卡的畫作通常描繪昆蟲、動物和幾何圖案。各種各樣的圖畫顯示了文化與自然的聯系,并且從理論上說有些是為了宗教目的,這也不無道理。特別是當涉及到納斯卡沙漠的繪畫,或者納斯卡線條,因為它們更廣為人知,也有理論認為納斯卡繪畫可以用來與外星生物交流。沙漠地面上最大的圖畫有600多英尺寬,因為只有在飛機上才能欣賞到它們,所以這可能是外太空理論的一部分。不管怎樣,這些沙漠圖畫都是令人驚奇和困惑的。
納斯卡人稱秘魯西南部為家。他們的大部分領土沿著太平洋海岸延伸,還延伸到河谷地帶,幫助形成了大納斯卡流域。作為現代地區的伊卡谷,在描述古代納斯卡王國的布局時也經常被提及。這條泛美高速公路貫穿整個地區,實際上是對沙漠地區的解剖,在那里發現了一些最著名的納斯卡畫作。這個沙漠地區被稱為納斯卡沙漠。
納斯卡歷史分為四個主要時期。這些時期是前納斯卡時期-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年,早期納斯卡時期-公元1年到450年,中納斯卡時期-公元450年到550年,晚期納斯卡時期-公元550年到公元750年。這種文明在公元100年至750年間尤為繁榮。人們把南秘魯稱為家,除了其他的東西,他們留下了一些非常有趣的陶器。
幾個世紀以來,南美洲大陸上居住著各種各樣的文化。納斯卡人是最著名的,讓他們脫穎而出的不僅僅是他們的陶器。正是這種文明創造了著名的納斯卡線條。這些刻在秘魯納斯卡沙漠土地上的線條形成了巨大的地理符號,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幾何形狀和動物。
關于納斯卡線的歷史,學者們普遍認為,沙漠中的這些線條是在公元400年到公元650年之間形成的。它們被發現的地方在1994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納斯卡線條的目的是什么,盡管毫無疑問它們是驚人的。納斯卡沙漠的氣候對保護它們起到了關鍵作用,納斯卡線路游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游項目之一。縱觀納斯卡的歷史,納斯卡文明在公元500年左右開始衰落。到了公元750年,它幾乎完全消失了。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