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約14世紀),本名元,入明后避諱改原,字善長,號丹林,山東莒縣人,長期寓居蘇州。其早年活躍于蘇州文人圈,與倪瓚、顧瑛等名士交游甚密,常參與顧瑛玉山草堂的詩畫雅集,以筆墨酬唱。
在藝術上,趙原的山水畫遠承五代董源,近學元代王蒙,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筆墨圓勁秀逸,構圖疏簡而意境蒼莽,尤以水墨淺絳設色為特色。其傳世山水作品如《合溪草堂圖》《溪亭秋色圖》等,現藏于海內外多家博物館。
趙原的墨竹藝術同樣卓然成家,雖傳世真跡稀少,但文獻記載他運用獨特的“龍角”、“鳳尾”、“金錯刀”筆法,備受時人推崇。2025年公布的《七君子圖》卷軸收錄了其唯一存世的墨竹孤品,畫中“胸有成竹”的筆觸與生命力的表達令人印象深刻。此卷的重新考證,進一步確立了他在元代墨竹繪畫史上的獨特地位,其墨竹作品也被視為元代文人畫向明初過渡的重要見證。
明朝建立后,趙原于洪武初年被征召至南京,為中書省繪制《歷代功臣圖像》。然而,或因畫風個性鮮明,或因“應對不稱旨”,觸怒明太祖朱元璋,竟因此獲罪被殺。其悲劇命運與同時期遭政治迫害的畫家王蒙、倪瓚等,深刻折射了明初高壓統治對藝術生態的嚴酷影響。
趙原的一生,其蒼莽的山水與勁秀的墨竹,連同其隕落的命運,共同凝固成元明之際藝術轉型期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關鍵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