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饒思誠這個名字,可能沒多少人聽過,但他的行事風格、做人原則,絕對稱得上“骨子里帶勁”。他是饒漱石的父親,身份特殊,但他這一生,走得一直挺正。他身上的故事,和我們常見的那種“清高”知識分子不太一樣。
先說他的出身。
饒思誠出生在清末的江西,家里沒什么背景,小時候吃了不少苦。他用功讀書,21歲那年考上了最后一屆秀才。
可惜,剛考中不久,清朝就廢除了科舉。本來奔著仕途去的路,一下子斷了。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估計要垮掉,但饒思誠沒有,他重新捧起課本,去江西優級師范學堂學習英語和地理,畢業后成了老師。
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大部分都有點自命清高,對老百姓很少有真正的共情。但饒思誠不是。教書期間,他總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也常和老百姓嘮嗑。他和同時代的彭貢瑋、胡鐵生被稱作“革新三友”,敢于和舊思想較勁,還經常鼓勵學生思考社會問題。他不是把教書當飯碗,是當做一種救國方式。
到了“五四運動”期間,新思潮風起云涌,饒思誠也是親自參與各種運動,和學生一起搞宣傳、出主意。他思想也在悄悄轉變,原本只是“愛國者”,后來逐步成了堅定的革命者。期間,他的兒子饒漱石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受到影響,走上了革命道路。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饒思誠成了國民黨江西省第一區黨部常務委員。可蔣介石搞“四一二”政變后,他立刻看透局勢,公開反對蔣、汪的反革命行為,號召青年參與南昌起義。那年他自己身患重病,沒能隨部隊南下,但在南昌,他的組織工作沒落下。
后來,國民黨大清洗,饒思誠知道處境危險,主動回到鄉下當老師。很多人覺得這是“落魄”,可他沒有抱怨,依舊嚴于律己。他的女兒饒玉蓮回憶,家里經濟緊張到極點,母親因病去世,父親獨自撫養三個孩子。
衣服總是“老大穿完給老二,老二再給老三”,每一分錢都得精打細算。可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饒思誠還叮囑孩子們:“買東西別和農民討價還價,老百姓太不容易。”
南昌淪陷時,饒思誠帶著孩子們輾轉流亡。即使生活艱苦,他在學校里的要求也從不降低。對學生,他很嚴格,但從不訓斥,只用講故事、擺道理。學生們都說饒老師“像嚴父,也像朋友”,沒見過他發脾氣。
饒思誠是個很有求知欲的人。明明已經是秀才、老師,他還自學外語、現代科技,甚至鉆研原子物理。只要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向別人請教,連自己的學生都能成為他的老師。他說,“要想學到東西,就要不恥下問”。他愛講《聊齋》里的故事批判封建陋習,給家里和學生都留下了深刻影響。
隨著抗戰爆發,生活更加艱苦,饒思誠依舊保持著節儉。家里全部支出靠他微薄的工資,孩子上學用的都是“傳幫帶”的衣服。有好心的同事接濟,才勉強過得去。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把省下的錢、紀念品,優先考慮捐給國家。
他一生對權力、名利看得很淡。解放后,他被請去做江西省人民委員和副省長,還當了省文物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按理說,這已經是高官了,但他依舊兩袖清風,沒沾半點便宜。家里窮歸窮,他心里踏實。有人來送禮送錢,他都推掉。他跟子女說:“黨和人民給我的,是為了工作,不是讓你們享福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他看到國家困難,主動把自己夫人留下的金手鐲捐了出去。他的影響力也大,村里有不少家長,受他的鼓舞,都讓子女參軍。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他還動員自己的兒女參軍支援前線。
有一次,江西解放,省里幾位主要領導(包括陳賡)聽說他還在,特意來探望,送上二百銀元。饒思誠非常感動,但一口拒絕:“我生活雖苦,這錢你們還是送去犒勞打仗的將士吧!”他不是“矯情”,是真的不愿占公家便宜。
晚年,他身患重病,做不了具體工作了,但還是熱心宣傳馬列主義,堅持參加各種會議,關注教育事業。每次開會,他都會提議“提高教師待遇”“讓老師生活好點”,幾十年從沒改過初心。
最讓人佩服的,還是他對待自己財產的態度。他當了幾十年干部,省吃儉用,積攢了四千多元。晚年,他鄭重立下遺囑:這錢一分不留給子女,要全部上交國庫。家里孩子早已成家立業,用不著再依賴父母。他反復說:“俸祿是黨和人民給的,節省下來的錢也該歸還給人民。”
1958年去世后,子女依照遺囑,把這筆錢原封不動上交。省里一開始還猶豫,覺得子女也不容易,但孩子們堅持完成父親的遺愿。后來,這錢交到地委書記手中,用來在家鄉建學校。村里人說起饒思誠,沒人不豎大拇指。
其實,他的清廉和堅持,不是“裝樣子”。他從小到大,信仰很純粹。自己苦、家人苦,他都無怨無悔。哪怕是送上門的錢,他都不要。他活得清醒,走得干凈。
饒思誠那一代人,見識過國家的苦難,更懂得什么叫“集體”“奉獻”。他的清廉,是一種信仰、一種責任。現在很多人喜歡講“原則”,可真到自己身上,能像他那樣清清白白、干干凈凈的,有幾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