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喬琪
瑞士高級制表品牌江詩丹頓正在上海張園舉辦品牌270周年“臻途”限時體驗空間。該體驗空間會一直持續到2025年7月20日。
這是江詩丹頓第二次在張園舉辦品牌活動。
上次是在2022年11月,江詩丹頓租下了張園西區的一棟四層樓石庫門老建筑,在其中以“家”為母題,打造了江詩丹頓在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沉浸式體驗空間。江詩丹頓當時在那個空間駐扎了一年的時間,其中還更換了幾次不同主題展覽。
這次再回張園,江詩丹頓交出了品牌270周年“命題作文”的答卷。1755年,Jean-Marc Vacheron在瑞士日內瓦簽下了第一份學徒契約,這被視為品牌的開端。
這次江詩丹頓把“臻途”限時體驗空間設在張園西區沿茂名北路的一棟建筑內。
整個展覽被劃分“傳奇源起”、“藝術大師”、“放眼世界”等七個主題展廳,通過江詩丹頓的古董典藏之作、四大傳承工藝的代表作、與盧浮宮合作打造的藝術大師系列“致敬偉大文明”腕表、以中國傳統紋樣“海水江崖紋”為靈感的藝術大師系列“致敬中國文化標志”腕表、搭載超卓復雜功能的閣樓工匠系列時計等等,多維度地講述品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告訴界面新聞,之所以再次回到張園舉辦限時體驗空間活動,是因為張園是上海極具代表性的歷史風貌街區,擁有270年歷史的江詩丹頓在其中能夠找到共鳴。
張園是上海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石庫門建筑群落,迄今有百余年歷史。張園經歷了幾代人的變遷,建筑風格多樣,是中西合璧海派風格建筑的代表。
過去十幾年,張園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和街區更新,并正式在2022年11月向公眾開放了張園西區,呈現出既保留原始建筑風貌,又具備當代生活方式和多元化功能的綜合性商業街區。
張園建筑群也因此被稱為上海城市生命的“活化石”,大意是它歷史悠久,卻仍在不斷演變更新。
這個不斷進化更新的過程使得張園從古至今始終保持生命力,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對話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早在19世紀末,張園就舉辦過中國第一場攝影展,成為西方藝術和技術首次進入中國公眾視野的重要場所。
時至今日,煥新以后的張園仍然在扮演著這一角色。張園西區在過去三年已經舉辦了多場藝術、文化、時尚等展覽,向公眾展示不同國家、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匠心工藝和作品,從而促成中外文化的交流、探索與融合。
這與江詩丹頓想要再次回到張園,通過舉辦限時體驗空間來講述品牌270周年“臻途”故事的初衷不謀而合。
江詩丹頓誕生于1755年,品牌的運營迄今為止從未中斷過,它是日內瓦地區現存最古老的高級制表商之一。奢侈品牌舉辦歷史展不但要回顧“來時路”,通常也會展望未來。而串聯起過去和未來的是每個當下的經營智慧和決策,它們解釋了品牌為什么能活這么久,而且還活得很不錯。
另一方面,江詩丹頓希望借助張園中西交流的良好氛圍,加上270周年體驗空間獨到的敘事脈絡,向所有對時間、工藝、藝術與文化感興趣的公眾展示品牌歷史、文化、工藝美學,尤其是啟迪和激發年輕一代對高級制表的理解和感悟,完成新的思想交流與碰撞。
Christian Selmoni認為,江詩丹頓近三百年來一直在世界高級制表業保持活力有幾大原因,首先是品牌對精密制表一以貫之的堅持以及產品策略的“持續性”。
技術創新和鐘表形態、設計及復雜功能的創造力是江詩丹頓不斷堅持的核心。Christian Selmoni告訴界面新聞,“事實上,江詩丹頓在創立的早年間就已經把制作最高水平的鐘表當做一項使命來追求。”
在“傳奇源起”展廳,江詩丹頓透過品牌文獻、照片、手稿與歷史時計作品來講述品牌的起源與發展。古董典藏中不乏一些創造品牌關鍵歷史時刻的作品,展現江詩丹頓從創立之初就具有的突破邊界的能力。
“過去”是相對“現在”而存在的,對照之下這種“持續性”會更加直觀。
在“超卓制表”展廳,江詩丹頓專門用互動裝置呈現“The Berkley”超卓復雜懷表的多種復雜功能。觀展者點擊互動屏幕上的表盤不同功能區塊,就能輕松解鎖不同歷法的讀時方法。
2024年,江詩丹頓推出Les Cabinotiers閣樓?匠The Berkley超卓復雜鐘表,它是世界上第?款真正具備中華萬年歷的機械時計,呈現了中國的陰陽合歷體系特有的不規則周期及其復雜變化。該作品是目前全世界最復雜的時計,時計內部搭載的3752機芯由2877枚零件組成,搭載了共63項復雜功能,確保精準運行至2200年。
江詩丹頓一向致力于推出打破行業天花板的超復雜鐘表。
值得注意的是,江詩丹頓270周年展的主題是“the quest(臻途)”,按照Christian Selmoni的解釋,“它可能是你永遠無法觸及的天花板;這意味著,江詩丹頓始終有空間把制表藝術提升至一個更高的水平。”
今年為了慶祝品牌270周年,江詩丹頓推出了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 La Première。這款超卓復雜功能腕表融合了5項罕見天文復雜功能,并將它們全部匯聚在厚度僅有2.8毫米的機械模塊之中。其中的天體時間追蹤功能在全球制表業是首創。
江詩丹頓的堅持還體現在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
在270周年“臻途”限時體驗空間的“藝術大師”展廳,觀眾從江詩丹頓過去打造的諸多“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珍稀時計,輔以導覽者的講解,可以直觀地感受江詩丹頓的四大藝術工藝:琺瑯彩繪、手工雕刻、珠寶鑲嵌、機刻雕花。
在琺瑯彩繪工藝區,有一款以印度手稿古書邊緣裝飾的花卉圖案為靈感打造的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腕表。其表盤采用了大明火內填琺瑯工藝,運用了十多種鮮艷的琺瑯色彩來繪制印度手稿中的花卉裝飾圖案。
這款腕表來自江詩丹頓于2014年推出的藝術大師系列“Fabuleux Ornements傳奇裝飾”腕表,共有四枚以全球多地裝飾藝術為靈感打造的腕表,其中還有一款名為“中國刺繡”的時計。
長期以來,江詩丹頓的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工坊長期致力于保護、精進和弘揚珍貴罕見的歷史裝飾工藝,為瀕臨失傳的藝術工藝提供庇護所。每年,江詩丹頓都會推出新的藝術大師系列時計,這些作品以全球不同文化、藝術、自然、科學、人文故事為靈感,令人心曠神怡。
在“攜手盧浮宮”展廳,江詩丹頓再次為中國公眾帶來了與法國盧浮宮合作打造的藝術大師系列“致敬偉大文明”腕表。這個發布于2019年的藝術大師系列有四枚限量時計,分別致敬了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波斯文明等四大古代文明。
而且,自江詩丹頓與盧浮宮開啟合作伙伴關系后,腕表藏家又多了一個選擇:只要藏家希望把盧浮宮的典藏藝術珍品呈現于方寸表盤之上,江詩丹頓的藝術大師就可能為藏家定制一枚與盧浮宮合作的藝術大師系列腕表。
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又一次拓寬了江詩丹頓高級制表的藝術創作邊界,也為全球文化遺產的保存和生命延續提供了另一種樣本。
當然,中華文明也是江詩丹頓打造高級制表的重要靈感源泉。
江詩丹頓的時計作品早在1845年就通過當時的代理商進入中國市場,根據品牌歷史檔案記載,這比江詩丹頓打開德國市場都要早。在過去近200年間,江詩丹頓與東方文明的交流一直持續,中國文化元素為江詩丹頓的高級制表帶來了無盡的靈感。
江詩丹頓也在本次270周年展中呈現了多款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精美時計。
其中一枚“中國龍”腕表誕生于25年前,其明黃色的表盤采用掐絲琺瑯工藝,表盤中央飾有黃底中國龍形象紋飾。這條中國龍以常見于明清時期的宮廷建筑、器物、宮廷服飾的正龍圖案為靈感。
到了2024年,江詩丹頓又以中國清代宮廷服飾上的”海水江崖紋”為靈感,打造了一套共四款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中國文化標志”腕表。
在270周年展的“放眼世界”主題展廳,江詩丹頓展出了這幾款腕表,并在展廳中央呈現了向故宮借展的清代皇帝龍袍,再現原版“海水江崖紋”設計。整個展廳結合影像圖文詳實展現了這四枚腕表的誕生過程。
根據江詩丹頓團隊介紹,旗下工藝與設計團隊花了足足四年時間來打造這四款“海水江崖紋”主題時計,這個過程中藝術大師們要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語境,最終將這一圖案轉化為江詩丹頓語言下的美學表達。
可以看到,探索全球文化和人文精神也一直是江詩丹頓保留至今的品牌傳統。
回溯品牌創辦早期,江詩丹頓創始人之一Fran?ois Constantin就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旅行家,從瑞士日內瓦出發,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大陸及東亞地區。他奠定了江詩丹頓時計創作靈感和風格的多樣性,塑造了品牌的全球視野。
不管是以“海水江崖紋”為靈感打造的“致敬中國文化標志”腕表,還是江詩丹頓與其他文化“對話”碰撞出的靈感而打造的精美時計,都充分展示了江詩丹頓品牌的文化態度:高級制表不只是“復雜功能”,它更是一種跨越文化、融合哲思的精神實踐。
而在高級制表業,一家品牌能否長久保持巔峰,有一個頗為關鍵的因素是品牌在多大程度上繼承了創始人的精神和理念。這其實也是Christian Selmoni所說的品牌價值觀和作品風格上的“一以貫之”。
Christian Selmoni提到,“要預測未來,我們必須回到過去,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品牌的過去展現了保持生命力是有章法可循的,但未來如何進化又考驗著每個時期工作者的智慧。
瑞士制表行業這兩年正在經歷奢侈品行業下行周期的考驗。
2025年前五個月,瑞士腕表出口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長1.1%,較2023年同期同比下滑1.1%。這比較增長主要由同比大漲了28%的美國市場貢獻,而其余瑞表全球八大出口市場報告期內仍經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在前五個月的跌幅仍是雙位數。
在這種背景下,今年有多個瑞士表商恰好處在歷史“大年”上,自然要以此舉辦營銷活動。而怎樣以適中的預算完成“命題作文”,又能做出成倍的市場效果,這對品牌團隊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根據江詩丹頓計劃,270周年“臻途”在中國內地首展結束后,接下來還會在全球以不同形式巡回展出。江詩丹頓將其中一站落在中國,也是表達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持續投資的承諾。
而上海時尚消費的國際化程度、品牌和商品供應的多樣性,以及消費人群樣本量的豐富度都是大中華區首屈一指的。上海消費市場的演化往往是整個地區消費的風向標,而這座城市的百年變遷也深深影響著消費文化的進程。因此把品牌周年活動放在上海,自然也有把影響力輻射至全國,乃至更廣大的東亞市場的考量。
事實上,這段時間張園所在的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好不熱鬧,前有路易威登在興業太古匯開了艘“大船”,后有江詩丹頓把品牌270周年限時體驗空間落地張園。多家國內外品牌把大型品牌展覽落地該商圈,有效地帶動了整片街區的人氣。有部分網友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把如今國內外游客聚集的南京西路商圈評價為“有一種經濟上行期的美。”
Christian Selmoni回憶到,他第一次來上海旅游是在2004年,之后的21年時間里因為工作就頻繁地往來于中國和歐洲之間。“我覺得上海一直在不斷進化,我看到了它充滿活力又富有創造力,這與江詩丹頓對未來的愿景是一致的。”
張園及其所在的南京西路商圈是當今上海城市更新和演變的一個縮影——這常常伴隨著消費社會心態、行為和需求的變化。而品牌順勢而為選址于此也是跟隨市場演變的腳步,這恐怕也是江詩丹頓再次回到張園舉辦品牌活動的另一層因素。
這兩年對外開放的張園西區是整個“大張園”的一部分,張園東區目前還在施工階段。按照規劃,東區在完成保護性修繕和區域更新后,會出現一套更完善的商業生態,地面上有酒店、住宅、辦公、藝術等多種業態,也有與地鐵相連通的地下購物中心。
這些城市生活功能的完善預計會為整個南京西路商圈吸引到需求多元的消費人群,實現整個商圈業態升級和人氣的聚集。這給如今正在經歷中國市場經營策略調整的奢侈品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江詩丹頓品牌走過270周年,始終堅持追求卓越的高級制表工藝,把延續傳統工藝美學、弘揚世界各地人文藝術視為品牌發展的使命。但堅守“不變”的時候,江詩丹頓也始終堅持適應每個時期市場的變化,為品牌邁入下個百年做好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