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不僅有外灘、陸家嘴“三件套”等聞名世界的著名景點,更有無數穿過歲月和煙火氣的海派建筑和網紅街區;而后者的精致、親民、意蘊無窮,已成為眾多微短劇的“天然攝影棚”。近日,記者跟隨微短劇《請回答1937》劇組,從張園出發,一路走來,見證了豎屏的小小取景器里日益壯大的“微短劇+文旅”新格局。
手機穿越中,石庫門的歷史在回響
微短劇《請回答1937》在上海靜安區張園內取景拍攝的那天,趕上了夏季里難得的好天氣。午后的陽光如金箔般傾瀉在石庫門間,將青灰色的磚墻染上一層暖融融的蜜色。
斑駁的墻邊,年輕女孩身著連衣裙、戴著遮陽帽打著電話,她歡快而略微激動地向88年前的曾祖父證明自己的身份:“我說的這些事情,只有曾奶奶才知道。”而在一墻之隔的屋內,監視器前的導演王一夏冷靜地調度著現場的拍攝:“鏡頭推到側臉,多停一會兒。”不同于以往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人物穿越,《請回答1937》在題材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采用了手機穿越的設定,讓女主角在1937年一位張園少爺的幫助下找到自己的曾祖父,三個相差88歲處于不同時空的“同齡人”共同面對日寇侵略的國難。
有趣的是,在石庫門里拍攝,整個劇組十分低調,都盡力保持安靜避免引來好奇游客的圍觀。這場戲中,演員們在“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院落內為日軍即將發動的空襲而焦慮不安,院門外則是熙攘的游客和當下的美好生活。鏡頭內外,咫尺之隔,形成強烈的戲劇性反差。“從1937年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到如今的游人如織,相隔88年的上海張園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王一夏告訴記者,“這正是我們推出以張園為故事背景的微短劇的原因之一。”
飾演女主角的演員李若琪在拍攝一場旗袍戲轉場時,迎面看見一群也穿著旗袍前來拍照打卡的阿姨們:“那個瞬間,現實和劇情在這里‘疊化’——我和劇中的曾祖父,不就是在上海的老建筑里‘相遇’的嗎?張園,或者說上海。這座城市能讓不同年齡段的人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太神奇了。”
被微短劇“種”下的草,趕緊去線下“拔”
離開張園,記者跟隨拍攝組來到了另一取景地——上海影視樂園也是。《請回答1937》下一場西,在一比一復原的“靜安寺路咖啡廳”里拍攝。樂園微短劇服務中心負責人翁瑋晟告訴記者,這里最受年代劇攝制組的歡迎,畢竟從上個世紀30年代的南京路到上世紀90年代的黃河路,也就幾步之遙。跨越百年的海派建筑群,更因為在影視劇中頻頻出鏡,已成為眾多游客的打卡地。
“上海有2000萬人,如果我走丟了,你會來找我嗎?”“——會!”身著婚紗的新娘從中間剪開了剛剛拍完的婚紗照,把有自己影像那一半遞給對方,自己留下了有對方影像那一半:“留個念想。”在微短劇《余生有你·靜享安好》中,男女主角以一場“分手儀式”為開端,再現他倆從青梅竹馬到分手又復合的坎坷情感故事。十年前,他在蘇河灣笨拙地練習如何與她搭訕;十年后,他們在浙江路橋刪除手機里對方存在過的痕跡;傳說中牽著手走完蘇河步道,就能恩恩愛愛過一輩子,但在最后幾步,她還是松開了手……雖然只有短短6集,隨著男女主角的愛戀糾結、來回搖擺,不知不覺中,他們走過的一個個“情感地標”也隨著快速破百萬的點擊量,映入了觀眾們的心中。
又豈止是蘇河灣與浙江路橋,僅以靜安區為例,市級“影視拍攝推薦取景地”已多達24家,已累計接待和協調近百個劇組的取景拍攝任務。從老牌著名文旅地標毛澤東舊居、百樂門,到畢加索藝術中心、靜安嘉里中心等新晉網紅,帶著“劇中場景”的圖片前來打卡“同款”的觀眾越來越多。
入選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微短劇《一刻千金》則更進一步:該劇在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等地取景,講述了如意軒玉雕師喬鶴因一次意外與文物鑒定師霍聽瀾相遇,攜手破解危局、堅守文物傳承初心的故事,展現了廣富林文化的悠久歷史和當代年輕人對玉雕、金繕等傳統手藝的堅守。松江美景美物伴隨動人愛情故事“種”進觀眾心里,中華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借流量轉化為線下“打卡”和“拔草”的新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