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天再次高溫來襲 不少坊友都表示 空調根本舍不得關
今天上海局地大到暴雨
或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
今天上海位于副熱帶高壓邊緣
為陰到多云有時有陣雨或雷雨
云系進一步增多
雨水范圍和強度會升級
局部雨量可達大到暴雨
或伴有短時強降水
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目前黃色雷電預警已經生效
上海中心氣象臺2025年07月17日04時02分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預計12小時內全市將發生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請注意防范。
大家外出備好雨具
注意防范對流突襲
今天氣溫起步29℃,最高氣溫繼續維持在高溫線上下。今天的風向變化比較大,南到西南風4-5級,中午轉西北風,傍晚起偏東風,風力都是3-4級,雷雨時陣風7-9級,風向偏北。相對濕度在95%-70%之間。
周五起,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上海受其南側偏東或東南氣流影響,又將出現藍天、白云、散裝陣雨隨機切換的天氣。高溫雖得以緩解,但最高氣溫仍有33~34℃,且空氣濕度較大,體感有時還是較為潮濕悶熱的。
全國高溫愈演愈烈
局地超40℃極端高溫
從全國來看近日,我國高溫天氣愈演愈烈,陜西、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至39℃,局地將出現40℃以上極端高溫。
為何體感溫度總覺得遠超氣象預報?
氣象專家解釋說,并不是氣象臺故意“壓低”氣溫。
- 一方面,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測溫時溫度表要放置在百葉箱里,距離地面1.5米高,而百葉箱還要放在空曠的草坪上,所以它會跟頂著烈日走在柏油馬路上熱哭的體感溫度有很大差距。
- 另一方面,還是因為空氣濕度在“搗亂”。如果空氣干燥,人體汗液容易蒸發,帶走了身體熱量,體感溫度會下降;若是空氣濕度大,汗液難以蒸發,體感更加炎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蒸桑拿”。
不少市民關心,為什么還沒入伏就已經這么熱了?
今年高溫出現早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高壓北跳異常偏早,出梅明顯偏早,目前雨帶主要位于北方地區,而江淮流域在副高控制下形成晴熱少雨天氣。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這一次江淮地區的高溫依舊偏多。
今年三伏天會更熱嗎?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一般認為,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但每年高溫具體出現的時間、范圍和強度與三伏天本身沒有直接聯系。今年三伏天可能還是比較熱的,因為現在高溫天越來越延后,夏末到9月初出現高溫也是比較常見的。
越來越熱的夏天會不會成為常態?
自2010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夏季強高溫屢破記錄,高溫日數呈現顯著增加趨勢,每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濕熱情況差異較大。近十年來,我國高溫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變化趨勢,尤其是高溫和高溫日數不斷變長變多,表現為開始時間提早、結束時間延遲,這樣就造成高溫日數不斷增多,強度也不斷增強,在空間上表現出高溫范圍明顯擴大,尤其是四十度以上極端高溫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請注意!
6號臺風正在醞釀!
據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信欣介紹,今年第5號臺風“百合”目前已停止編號,對我國沒有影響,但在“百合”南側的水汽輸送帶上,有一塊對流正在逐漸脫離。這個擾動可能在7月17日-18日發展為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并可能19日起給華南、江南、云貴等地帶來明顯風雨天氣。
臺風“韋帕”生成后,未來較大概率將奔向我國華南沿海一帶。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天氣和氣候異常極端事件頻發,臺風作為地球上最強烈的較大尺度天氣系統也呈現出較明顯的異常特征。較多的研究都指出,全球臺風頻數將減少。在中等碳排放情景下,本世紀后期全球臺風頻數將減少16%,東亞沿海地區登陸臺風頻數也將減少。
但是,臺風平均強度、降水率以及強臺風的數量和發生天數將增加。近年來,襲擊東亞和東南亞的登陸臺風強度增強了12%—15%。因臺風強度的增強和我國沿海經濟的高速發展,臺風造成的災害也呈逐年增大趨勢,2023和2024年因致災而被除名的臺風達9個,為歷年之最。
來源:新聞坊綜合上海天氣發布、新民晚報、國家應急廣播、東方網、央視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