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的時候,香港高等法院收到一份狀子,把宗慶后藏了30年的家里的事兒給抖摟出來了,有三個美國籍的孩子,宗繼昌(1989年生的)、宗婕莉(1998年生的)、宗繼盛(2017年生的)出來了,說要分他大概340億的遺產,這里面有香港匯豐銀行18億美元信托資產,還有娃哈哈集團29.4%的股權,這場爭遺產的風波,不光把宗慶后“布鞋首富”看著樸實的人設給弄沒了,還讓中國家族企業傳下去時候藏著的大難題露出來了。
兩面人的生活:爸爸權力下家里的安排
宗慶后對孩子的那種執著,藏在兩個兒子的名字里呢——“繼昌”“繼盛”加一塊兒就是“昌盛”,想著家里能一直好下去,這執著弄出了個特別復雜的家里的關系:
73歲才有了小兒子:2017年,72歲的宗慶后有了小兒子宗繼盛,接著“昌盛”這血脈;
不是婚內生的孩子也有差不多正統的地位:大兒子宗繼昌差點被寫進家譜,他媽媽杜建英(以前娃哈哈的大官)通過在關聯公司持股,還弄了個“三捷投資”,把孩子的利益和集團緊緊綁一塊兒;
原配默默犧牲:一起創業的施幼珍,知道丈夫有外面的孩子,一直忍著直到宗慶后死了,才清理杜建英在子公司的股份。
340億遺產搶破頭:制度有漏洞,法律也難辦
宗慶后活著的時候,沒寫法律文書說遺產咋分,這下可壞事兒了:
離岸信托亂成一團:打官司的人說宗慶后以前口頭答應給三個孩子每人弄個7億美元信托,結果賬戶里110萬美元被轉出去了,就懷疑被挪用了;宗馥莉又說這賬戶是給東南亞業務準備的錢,還說爸爸遺囑里說“境外資產都給獨生女兒”,要命的是信托沒書面合同,遺囑就幾個高管看著,有沒有法律效力不好說。
國內股權爭得你死我活:三個孩子按《民法典》說非婚生子女也有一樣的繼承權,要是他們贏了,宗馥莉對娃哈哈的控制權就小了,“國資 - 職工 - 宗馥莉”這三方互相制約的局面就沒了。
人設沒了和得到的教訓:財富傳下去制度不行就出事兒
宗慶后以前在大家眼里是“一年花不到5萬”“和原配一直過”的形象,可實際呢:在家里通過離岸信托給美國籍孩子鋪好路,在外面還使勁兒弄“家文化”這個品牌,爭遺產的事兒讓市場對他不信任了,AD鈣奶瓶子上的“家”字標志都成笑話了。
把中國家族企業的老毛病露出來了:
人說了算代替制度:靠著個人的威望維持平衡,可沒通過法律把非婚生子女的權益說清楚;
倫理和法律鬧矛盾:以前老觀念,“影子家庭”一般偷偷給點補償,不光明正大分,可《民法典》說非婚生子女繼承權一樣,最后還得法律來判;
跨國傳財產有陷阱:這個案子又涉及香港(普通法系)又涉及內地(大陸法系),兩邊判的可能不一樣,資產咋處理就僵住了。
“昌盛”的想法最后沒成,當血緣關系變成財務報表上一個小注腳,宗慶后的商業故事在法庭上被扯得亂七八糟,成了一幅什么都有的畫——里面有傳統爸爸權力的固執,有原配哭出來的眼淚,更有財富傳下去因為人說了算而發出的哀嘆,對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這警鐘響得耳朵都快聾了:只有在明面上把制度建好,財富和家族才不會掉進黑暗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