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錯誤的決定,國家可能就沒了。
韓國經濟狀況不好。2025年第一季度的經濟萎縮了。很多人都在擔心飯碗問題。總統李在明上任,就提了要提振經濟。
美國那邊的壓力也來了。7月9日,美國政府說要恢復對韓國汽車的關稅。這個決定對韓國的汽車業打擊很大。
25%
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發出了一份邀請。7月2日,中國外交部通過外交渠道,邀請李在明去北京。活動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
這份邀請讓李在明陷入兩難。他6月4日才上任,位置還不穩。國內的保守派一直盯著他,找他的錯處。
去中國,就會被罵賣國。
如果他真的去了北京,反對派就會說他背叛了國家。這個帽子在韓國政治里很重,沒人敢隨便戴。
李在明之前做過一些動作。他取消了對朝鮮的軍事廣播。在臺灣問題上,他的表態很謹慎。他甚至沒去北約峰會,而是派議員去參觀華為。
這些事情讓中國覺得可以和他合作。6月底,中國在一次反傾銷裁決里,特意把韓國和歐盟、印尼放在一起,沒有單獨針對韓國。
但是美國的要求很明確。五角大樓2025年的一份文件里寫了。文件要求盟友減少和對手的高調互動。
韓國必須選一邊站。
李在明以前也處理過類似的事。2018年他當城南市長,讓中國資本參與物流港建設。他也批準了美軍基地擴建的用地。
2025年6月他訪問美國。在硅谷他說要半導體供應鏈去風險化。在五角大樓,他簽了購買F-35A戰斗機的協議。
這個協議的金額很大。
120億美元
韓國有歷史教訓。2015年,當時的總統樸槿惠去了中國。她參加了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當時美國是不高興的。
那次訪問后果嚴重。
樸槿惠訪問后,中韓關系一度很好。但是只過了一年。韓國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兩國關系就掉到了冰點。
這個教訓讓韓國的精英層明白了。親近美國是長期的生存之道。親近中國只能得到短期的好處。他們不敢再賭了。
現在的安全問題也很突出。朝鮮在2025年6月試射了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美軍在韓國的“薩德”基地正在升級,這讓安全焦慮加重。
經濟上,韓國也離不開中國。三星電子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中國市場的營收在下降。這對韓國經濟是壞消息。
同比下滑12%
中國自己的芯片產業在發展。中國國產存儲芯片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不低了。韓國的優勢在減少。
突破35%
韓國國內的民意是分裂的。一個叫Realmeter的民調機構做了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的人想法完全不同。
55歲以上的群體,76%支持強化和美國的關系。但在20多歲的年輕人里,有41%認為中國是必須合作的伙伴。
李在明的團隊很清楚這些情況。他們選擇了一種觀望的策略。他們想看看美國總統特朗普會不會去北京。
等美國先做決定。
他的幕僚對媒體透露過口風。如果特朗普決定去中國,那李在明也可以跟著去。如果特朗普不去,韓國就只能派總理或者外長代為出席。
想了整整十天,最終的結果出來了。韓國媒體《每日經濟新聞》爆出消息。李在明最終決定不去北京。
李在明本人沒有直接說不去。他的回應很模糊,說會“盡快改善韓中關系”。但行動上,他選擇了回避。
中國的邀請是一個橄欖枝,想通過紀念活動拉近關系,幫助韓國緩解經濟困難。美國則用關稅和同盟來施壓。
李在明是個務實的人。但他面對的賭注太大了,他賭不起。他不去北京這個結果,并不意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