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簽發逮捕令時,尹錫悅或許沒想到,自己剛結束4個月的"自由時光",會以"銷毀證據風險"為由再陷囹圄。這場始于2025年1月的司法拉鋸戰,正隨著李在明政府的強力推進,進入更具張力的階段。
事情要從2025年1月說起。當時尹錫悅因涉嫌"帶頭發動內亂"被捕,3月卻因法院"法律技術性問題"獲釋,這一裁決一度引發輿論嘩然——畢竟他任內推動的緊急戒嚴令,被指繞過國會程序,試圖用軍事管制手段壓制政治對手。但李在明政府沒給尹錫悅太多喘息機會,5月推動國會通過三項特別檢察法案,7月6日特檢組重啟調查,7月9日法院剛結束逮捕必要性審查,7月10日凌晨就再次將他送進拘留所。
尹錫悅(資料圖)
尹錫悅這次被捕,罪名比上次更重。特檢組指控他不僅涉及內亂罪,還涉嫌外患罪——2024年12月擬定制戒嚴令草案時,不僅計劃實施軍事管制,還派無人機侵入朝鮮平壤,試圖用"外部威脅"為戒嚴制造借口。更關鍵的是,他在3月獲釋后仍不消停:教唆刪除保密通話記錄、指示總統警衛持槍阻撓警方執行逮捕令、戒嚴令解除后補制相關文件......這些新證據讓特檢組認定,他存在"再犯風險"和"毀滅證據可能"。
但尹錫悅顯然不想束手就擒。7月14日、15日,獨檢組兩次要求首爾看守所將他押送至高等檢察廳受訊,他都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看守所負責人透露,尹錫悅的囚室里雖有電視、抽水馬桶,但韓國正遭遇歷史性高溫,監獄沒裝空調,只能靠一臺晚上會關閉的小電風扇降溫——這樣的環境下,他的"身體不適"是否真實,外界不得而知。獨檢組已經警告,若繼續不配合,將依法追責,甚至考慮跳過訊問直接起訴。
李在明政府的"快準狠",體現在調查的系統性上。過去尹錫悅倚重的司法力量,如今成了調查主力:前監查院代院長趙垠奭、前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院長閔中基等被任命為獨立檢察官,分別負責內亂、經濟腐敗等不同方向的調查。更明顯的是人事調整——國防部、情報院多名尹錫悅時期的官員被調離核心崗位,曾經圍繞在他身邊的"親信網絡"正在瓦解。這種力度遠超文在寅時期對樸槿惠的處理:文在寅保留了司法程序的"回旋空間",李在明卻要徹底清除尹錫悅的政治遺產。
尹錫悅(資料圖)
案件走向牽動韓國政壇神經。對尹錫悅來說,內亂罪和外患罪都是"致命傷"。韓國法律規定,內亂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外患罪若被認定為"誘致外患",刑罰同樣嚴厲。更現實的是,一旦定罪,他不僅失去政治生命,還可能成為韓國憲政史上首個被定罪的前現任總統——這對保守派來說是巨大打擊,對進步派則是"法治示范"。
但保守派不會輕易認輸。尹錫悅的支持者在法院外集會,舉著他的照片高呼"釋放總統";社交媒體上"釋放尹錫悅"的簽名活動,一周內突破50萬。他們認為,李在明的調查是"政治清算",目的是鞏固進步派在國會的優勢。這種對立讓韓國社會更顯撕裂:一邊是支持者認為"司法被政治操弄",另一邊是反對者批評"尹錫悅破壞憲政秩序"。
現在最不確定的是尹錫悅的態度。第一次被捕時,他在聽證會上全程沉默;第二次被捕后,他在囚室里面對鏡頭仍不發一言。但法律程序不會因沉默停滯:特檢組計劃在20天內完成調查,之后將提起公訴;如果尹錫悅繼續拒不到案,獨檢組可能直接起訴,法院將根據現有證據審判。
尹錫悅(資料圖)
這場風波的本質,是韓國政治生態的深層調整。李在明用司法手段清算前任,既是對尹錫悅任內"破壞規則"的回應,也是向選民證明"改革決心"。但尹錫悅的支持者不會輕易退場,保守派的反撲可能引發更大規模街頭運動。無論結果如何,尹錫悅的案件都將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的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