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7月15日,特朗普稱不急于與伊朗對話,還提及上月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而就在18天前,美軍在卡塔爾的關鍵基地剛遭遇伊朗導彈襲擊。6月13日,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讓本就緊張的中東局勢雪上加霜。這一行動直接激怒了伊朗,成為地區局勢惡化的重要起點。6月22日凌晨,美軍派出7架B-2隱身轟炸機,配合戰略核潛艇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對伊朗三大核中心發動襲擊。特朗普政府此舉,看似是在彰顯強硬態度,實則讓美伊矛盾從幕后走向臺前,為伊朗的反擊埋下伏筆。
五角大樓(資料圖)
6月23日凌晨,伊朗發射14枚彈道導彈,目標直指美軍在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該基地是美軍在中東的核心樞紐,駐扎著超萬名美軍,配備先進的通信和指揮系統。伊朗采用假目標誘餌戰術,騙光美軍愛國者-3防空系統的攔截彈,隨后1到2枚實彈突防,其中一枚精準命中基地關鍵雷達設施,致使美軍中東與白宮、五角大樓之間的通信中繼系統受損。
襲擊發生后,特朗普迅速回應,稱伊朗提前通報,美軍早有準備,攔截了13枚導彈,剩下一枚也未造成人員傷亡,基地“毫發無損”。這番話看似在穩定人心,卻與伊朗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伊朗明確表示,此次襲擊是對美軍空襲的回應,目標就是美軍最關鍵的設施,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就是要打擊美軍的核心能力。
7月11日,美國商業衛星公司PlanetLabs公布了6月25日之后的烏代德基地衛星圖。畫面中,雷達罩消失不見,地面焦黑一片,建筑殘骸清晰可辨,徹底推翻了美軍此前“毫發無損”的說法。面對鐵證,五角大樓再也無法隱瞞,國防部發言人當晚承認基地確實被擊中,但對于具體損失情況卻三緘其口。這一承認,不僅讓特朗普的“謊言”被揭穿,更暴露出美軍在中東地區的防御漏洞。要知道,此次伊朗使用的還是相對老式的液體燃料導彈,按常理這類導彈發射準備時間長、軌跡明顯,本應是美軍防空系統的“囊中之物”,卻成功突破防線,擊中核心設施,這對美軍的防空神話是一記沉重打擊。
戰機(資料圖)
7月12日,伊朗外長明確表態,愿意重啟核談判,但提出了關鍵條件,即美國必須承諾談判失敗后不再動武。伊朗此舉十分清晰,就是要告訴美國,談判可以談,但不能一邊談一邊用武力施壓。同時,伊朗拒絕“零濃縮鈾”協議,堅持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強調這是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容美國隨意剝奪。
美國方面依舊秉持“極限施壓”策略,特朗普政府嘴上雖不急于談判,但背后卻受以色列影響頗深。以色列一直對伊朗核設施耿耿于懷,不斷推動美國對伊朗采取強硬措施。然而,伊朗此次的反擊讓美國意識到,單純的武力威懾在伊朗面前效果有限。伊朗國內并非鐵板一塊,總統佩澤希齊揚傾向于與美國緩和關系,爭取解除制裁,以緩解國內經濟壓力;但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態度強硬,深知美國的目標不僅僅是阻止伊朗擁核,更是要讓伊朗成為其“聽話”的伙伴,因此堅決反對一味妥協,主張通過強硬手段維護國家利益。
此次美軍基地遇襲且損失被曝光,讓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威懾力大打折扣。曾經被視為“不可侵犯”的核心基地,如今被伊朗導彈擊中,這讓地區盟友對美國的保護能力產生懷疑,也讓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勢力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
特朗普(資料圖)
盡管伊朗表示愿意談判,但雙方在核心問題上的分歧依舊巨大。美國堅持要求伊朗放棄核計劃,而伊朗則堅決維護自身的核能發展權利。加上特朗普政府的反復無常,以及以色列等第三方勢力的不斷干擾,美伊談判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中東地區本就局勢復雜,美伊之間的每一個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未來局勢如何發展,正考驗著各方的智慧和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