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到如皋的班車線路連接了兩座歷史悠久的蘇中城市,每日有多趟班次往返,車程約2.5小時。主要從鎮江汽車客運站發車,途經揚中、泰興等地,終點抵達如皋汽車站,票價約50-60元。這條線路不僅方便兩地居民出行,更串聯起長江沿岸的魚米之鄉風情。
班車駛離鎮江時,窗外掠過西津渡的青磚黛瓦,這座因渡口興起的古城,曾見證無數商旅往來。乘客們常帶著恒順香醋的醇香或肴肉的油紙包上路,那是鎮江人饋贈親友的味覺記憶。車廂里偶爾飄來乘客哼唱的丹劇小調,軟糯的方言里藏著《白蛇傳》水漫金山的傳說,仿佛車輪碾過的每一里路,都在丈量著江南文化的厚度。
過揚中時,江鮮的氣息撲面而來。河豚文化是這片沙洲的獨特印記,班車??康拈g隙,常有商販提著竹籃叫賣刀魚餛飩。老人們閑聊時總念叨"揚中三寶"——鰣魚、刀魚、河豚,這些洄游生靈曾是長江給兩岸的饋贈。車窗外的蘆葦蕩里,或許還藏著當年鹽商運貨的漕幫碼頭,如今只剩漁舟唱晚的剪影。
駛入如皋地界,窗外的風景漸變成縱橫的水網。乘客中開始有人整理冒熱火的黃橋燒餅,金黃油脆的酥皮裹著蘿卜絲餡兒,是如皋人待客的早茶標配。班車掠過水繪園的白墻時,總有人說起冒辟疆與董小宛的軼事,這座明末園林的假山曲水,曾浸潤過才子佳人的水墨年華。售票員用當地方言報站時,"如皋"二字總帶著水汽氤氳的尾音。
暮色中的班車像移動的民俗展廳。前排阿婆竹籃里的董糖簌簌掉落芝麻屑,后排木工師傅的刨花刀柄上刻著如皋木偶戲的臉譜。當車輪碾過焦港河大橋,晚霞把江水染成胭脂色,恍惚間仿佛看見沈復《浮生六記》里蕓娘乘舟而來的身影。這兩座隔江相望的古城,用班車作針,以長江為線,繡出了一幅流動的蘇中風情畫卷。
鎮江至如皋的班車,不僅為兩地間的出行提供了便捷,更是促進了區域間的健康交流。在旅途中,我們鼓勵乘客保持個人衛生,佩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出行環境。讓我們攜手同行,為健康出行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