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12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的專機降落在上海,開啟長達一周的訪華行程。這個時間點頗為微妙——就在他動身前夕,英國《金融時報》曝出五角大樓正施壓日澳兩國,要求其明確承諾在臺海沖突中的軍事角色。華盛頓負責政策事務的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推動的這項計劃,引發盟友強烈反彈。
經貿合作始終是阿爾巴尼斯此行的明線。他率領的商務代表團囊括必和必拓、福德士河等礦業巨頭高管,足跡跨越上海、北京、成都三城。14日面對兩國商界領袖,阿爾巴尼斯更承諾共同解決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這位帶著“保住澳洲就業”使命的總理很清楚:去年中澳雙邊貿易額突破3000億澳元,中國市場牽動著數十萬澳洲家庭的生計。
澳大利亞總理(資料圖)
但當記者追問臺海立場時,氣氛驟然緊繃。面對“若臺海開戰是否協防美國”的連番逼問,阿爾巴尼斯以“你已回答了這個問題”巧妙回避。最終在上海記者會上,他只拋出兩句關鍵表態:澳大利亞“不支持任何單方面行動改變臺灣現狀”,同時強調AUKUS核潛艇協議“符合三國利益”。這種看似平衡的措辭,實則暗藏玄機——既拒絕為美國火中取栗,又隱晦反對大陸采取統一行動。
五角大樓的焦慮在此刻暴露無遺。要求盟友公開承諾“協防角色”,自己卻堅持戰略模糊,這種雙標令日澳外交官私下抱怨“沮喪得可笑”。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美國施壓之際,日本外相巖屋毅在吉隆坡向王毅重申堅持1972年聯合聲明,而澳總理的專機正飛往北京。盟友的疏離早有征兆:日本被逼增加軍費后,直接取消了與美國的部長級會晤;澳大利亞則用5500億美債拋售表明態度。當華盛頓試圖復制“北約模式”時,亞太國家正用實際行動證明——這里不是地緣博弈的棋盤。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臺灣問題成為檢驗美國霸權的試金石。五角大樓的脅迫非但未能強化同盟,反而催生離心力。《金融時報》揭露的核心動機令人齒冷:美國鷹派企圖把“協防臺灣”的燙手山芋甩給盟友,既讓“臺獨”勢力誤判形勢,又能避免自身卷入戰爭。這種盤算與中方“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第一條紅線”的嚴正警告形成尖銳對立。當中國軍隊明確宣示“有能力挫敗任何分裂圖謀”時,華盛頓的虛張聲勢顯得如此蒼白。
阿爾巴尼斯的“走鋼絲”策略終究難掩矛盾。他一邊宣稱國防開支是為“促進地區和平”,一邊參與針對中國的AUKUS聯盟;既表態堅持“一中政策”,又妄議“維持臺海現狀”。這種搖擺恰恰反映澳大利亞的困境:既依賴中國市場滋養經濟命脈,又難舍安全上對美國的依附。但現實正在教育堪培拉——當五角大樓輕率觸碰中國紅線時,最先被犧牲的永遠是棋子。
五角大樓(資料圖)
此刻的亞太格局正經歷深刻重構。阿爾巴尼斯長達七天的訪華行程,隨行商業領袖的熱切姿態,上海進博會展臺上的澳洲紅酒和鐵礦樣本,都在訴說一個五角大樓不愿承認的事實:和平發展才是地區主旋律。當美國軍艦在南海游弋、聯合軍演硝煙彌漫時,中國拋售美債的反制與澳總理專機的軌跡,已然勾勒出新秩序的輪廓。骨感的現實催生戰略自主的覺醒,而華盛頓手中那張“臺灣牌”,正變得越來越燙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