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和2018年,廣汽還是中國最會賺錢的車企,凈利潤率超過15%。此后的幾年也是一直和東風汽車一起占據國內車企凈利潤率榜單一二名的位置。請大家記住這個榜單,里面包含了重要的信息。
2年前,廣汽埃安新能源車銷量超過48萬輛,中國市場排名第三,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是國內車企新能源轉型的標桿!
可是現在,營收已經破千億的廣汽集團,凈利潤比20年前還要低!凈利潤率只有0.76%。一路陪著它的還有東風,東風在2024年相當于沒有掙錢,凈利潤率只有0.05%,幾乎為零。
好好的廣汽為啥感覺一下子突然不行了,其實明眼人從第一張包含重要信息的表格里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之前廣汽的日子為什么舒坦?
因為過去十幾年,廣汽手里有兩張王牌,一張是廣汽本田,另一張是廣汽豐田。靠著合資車過舒坦日子的不止廣汽,還有東風,上汽,一汽。大眾,本田,豐田讓這些中方合作伙伴賺得盆滿缽滿。
可市場是會變的,當新能源汽車的風潮席卷而來,本田和豐田在國內的銷量開始明顯下滑。
2022年之后,市場徹底發生了扭轉,比亞迪、吉利、奇瑞以及一干新勢力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成了市場的弄潮兒。
那廣汽不是新能源轉型的標桿嗎?
是的,廣汽確實靠著埃安品牌實現了轉型,但是埃安的定位太尷尬了。
因為埃安很大一部分車是作為網約車在跑, 網約車巨大需求可以幫助埃安迅速打開了市場。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這就造成了“埃安”等于“網約車”的成見,一般代表著廉價。誰也不想自己的私家車跑在路上被當做網約車。
埃安也沒有像比亞迪和吉利一樣做很多子品牌來區分不同的用戶,所以當網約車這個批發市場趨于飽和,埃安在個人消費的零售市場又打不開局面,能賺錢才怪。
東風的困局跟廣汽如出一轍。
而且這倆難兄難弟還一起錯過了華為這個流量風口,當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闖世界的時候,都沒這倆什么事,東風更絕,當大家發現東風有一個“示界”品牌時,這哥們居然斬釘截鐵的說跟華為沒關系,白送的流量都不想拿。
下一步就看東風“嵐圖”和廣汽“昊鉑”能不能真正打開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