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政府宣布重啟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并威脅若俄烏50天內未?;饘Χ砑诱麝P稅。這一動作打破了特朗普政府上臺半年來的“模糊策略”,讓俄烏局勢再度升溫。
美國這次重啟援助并非偶然。特朗普政府此前一直試圖在俄烏間“斡旋”,但半年過去,沖突不僅沒緩和,烏東局勢反而因雙方拉鋸陷入膠著。特朗普轉而明確站隊烏克蘭——不僅提供新一批先進武器,還拋出“50天停火最后通牒”:若俄烏到期未達成協議,美國將對俄實施“二次制裁”。
特朗普(資料圖)
所謂“先進武器”,雖未明確具體型號,但美方官員透露“可能包括中程導彈”。這類武器若落入烏軍手中,射程足以覆蓋莫斯科周邊,即便無法造成實質破壞,也會對俄民眾心理和國際觀感造成沖擊。更關鍵的是,美歐此前對烏軍援的限制將被打破,烏方可能獲得比過去更密集的武器輸入。
俄羅斯這邊,壓力肉眼可見。普京政府原本已通過三年軍事行動達成部分目標:烏東四州實際脫離烏方控制,克里米亞半島控制權進一步強化。但現在,特朗普的“翻臉”讓局勢反轉——烏軍若獲得中程導彈,俄后方安全線將被壓縮;美歐武器涌入可能延長沖突周期,俄經濟本就因制裁承壓,長期軍備消耗將雪上加霜。
不過,普京并非毫無準備。早在特朗普釋放“聯俄制華”風聲時,俄方就多次澄清“絕不會損害中國利益”。普京很清楚,美國眼中的俄羅斯不過是“對華施壓的籌碼”,真正的戰略對手始終是中國?;谶@點判斷,俄方從一開始就保持清醒,既不寄希望于美國“真心緩和”,也不放松與其他大國的協作。
特朗普(資料圖)
這正是中俄外長頻繁會晤的關鍵背景。7月以來,王毅外長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連見兩面:一次在馬來西亞東盟外長會,一次在北京上合組織外長會。兩次會晤中,雙方明確傳遞了共同立場——中俄關系是“當今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戰略價值的大國關系”,兩國將共同應對國際動蕩帶來的挑戰。
這種默契不是空泛的口號。上合組織作為多邊合作平臺,中方作為輪值主席國,正與俄方及其他成員籌備天津峰會,重點規劃未來發展方向。雙方商定,峰會將聚焦反恐、能源安全、經貿合作等領域,推動成員協作更務實。
回到俄烏問題,美國的“最后通牒”看似強勢,實則暴露了自身矛盾。一方面,特朗普想通過“以壓促和”快速結束沖突,為選舉積累籌碼;另一方面,美歐在軍援費用上的分歧逐漸顯現——美方要求“歐洲全額承擔”對烏軍援費用,法德等國卻質疑“北約哪有預算和庫存填這個窟窿”。這種內部分歧,讓美國的“強硬”打了折扣。
特朗普(資料圖)
烏克蘭看似是“贏家”:既拿到美歐雙重援助,又暫時頂住“?;饓毫Α?。但澤連斯基政府心里清楚,烏軍若真用中程導彈攻擊俄本土,只會激化矛盾,讓沖突升級為長期消耗戰。烏方真正需要的不是“繼續打仗”,而是通過談判爭取利益最大化??蓡栴}是,特朗普的“50天期限”像把懸頂之劍,迫使烏方在“妥協換和平”和“硬扛等援助”間艱難權衡。
對俄羅斯而言,普京的“穩坐釣魚臺”源于兩點底氣:一是中俄戰略協作提供了外部支撐,二是俄已實現部分戰略目標,有與美長期周旋的資本。對烏克蘭來說,澤連斯基的“大贏家”稱號或許為時尚早——美歐的援助是“雙刃劍”,既能支撐前線,也可能讓烏陷入更深的戰爭泥潭。
國際局勢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游戲。美國重啟對烏軍援,表面上是“支持烏克蘭”,實則是為自身和政治利益服務;俄羅斯的壓力背后,是中俄協作的戰略定力;烏克蘭的“收益”,則藏著沖突長期化的隱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