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國女籃91比69擊敗韓國,分差看著很美,場面卻不如賬面,賽后不少球迷和懂球的朋友都在討論同一個問題:宮魯鳴這回不帶單打王李夢和“大寶貝劉禹彤,真沒點隱患嗎,這場球其實就已經給出了答案,韓國隊整體實力一般,按理說中國女籃打順了完全可以提早鎖定勝局,可現實是上來就被韓國姑娘一頓高壓逼搶,半場陣地攻防卡得死死的,首節中國隊只拿16分,換句話說,沒人能在體系卡殼的時候站出來破局,典型的“體系依賴癥,你說巧不巧,偏偏這時候就特別想念那種能靠個人能力單點爆破的球員,比如李夢。
很多人說,贏了就行,別較真,但真看球的都知道,這場球的過程遠比結果更有味道,中國女籃首節能沒落后,完全靠防守硬頂住了,靠對手失誤和自己咬牙死磕,問題是,一到戰術打不出來、對方又死守聯防,誰能扛起單打的重擔,李夢的能力不用多說,逆境下她就是能靠一己之力撕開口子,給隊友制造空間,哪怕投不進,也有造殺傷的能力,這不是說別的姑娘不努力,單純是類型不同,缺了李夢,進攻就少了一把鑰匙。
再說內線,張子宇昨晚拿了18分,看數據很亮眼,但比賽看下來,前兩節其實很平淡,尤其是防守端的問題挺明顯,移動慢、換防吃虧,被韓國連續外線投中三分,宮魯鳴也只能叫暫停救場,第三節上“雙塔陣容,進攻端的確打順了,張子宇和韓旭高低位配合、籃下強攻都很有威脅,但防守端依舊是個大窟窿,對方一提速就漏人,關鍵時刻還是得換下張子宇,移動太慢就是硬傷。
很多網友提到劉禹彤,說她身高、對抗、策應能力其實都不比張子宇差,最重要的是移動速度更快,適應這種亞洲球隊的快速沖擊完全沒問題,現在李月汝在WNBA打球回不來,內線本就缺人,宮魯鳴這回沒帶劉禹彤,確實讓人捏把汗,尤其想想后面半決賽還要碰日本,再往后可能決賽遇澳大利亞,這兩隊的整體實力和防守強度都在韓國之上,真遇到死磕時刻,內線能不能扛得住,沒人敢打包票。
其實中國女籃一直有個老毛病,就是一旦主力不齊或者戰術被掐死,臨場應變能力有限,這幾年靠體系打順風球沒問題,但逆風球就容易掉鏈子,尤其是對手一旦研究透了套路,缺少那種靠個人能力單點爆破的球員就很尷尬,李夢是典型的“解題高手,劉禹彤則是“補丁型內線,就是那種不上場沒啥感覺,一缺了就發現防線到處是洞的角色,這場球其實已經暴露了這種短板。
場外聲音其實也不小,有球迷說宮魯鳴堅持用年輕陣容,是為了鍛煉新人、打磨體系,但亞洲杯這種級別的比賽真不適合太冒險,畢竟機會難得,一旦出現意外,臨場調整的空間很有限,特別是現在女籃的整體競爭力擺在這兒,想沖擊冠軍,不能只靠順風球的表現,必須考慮到各種極端情況,真到了生死時刻,誰能站出來救場,這才是大賽最關鍵的底牌。
當然,宮魯鳴有自己的執教思路,這次分組、輪換、用人都有深意,包括讓張子宇多打、鍛煉“雙塔,也算是未雨綢繆,但現實是,比賽場上瞬息萬變,紙面陣容和臨場效果經常完全不一樣,昨晚的比賽其實已經給了警示,韓國隊不是最強的試金石,更強的對手還在后面,怎么應對對方的高強度防守、如何解決陣地戰打不開的難題,靠體系肯定不夠,得有能單點爆破、能補防、能搶板的球員兜底,李夢和劉禹彤的缺席,真的是隱患而不是多余的“保險。
結尾還是要說句公道話,中國女籃目前的整體實力確實領先亞洲絕大多數對手,贏韓國是常態,甚至贏得有點輕松,但想要更進一步,特別是在半決賽、決賽這種真刀真槍的對決中,陣容深度和球員類型的多樣性才是關鍵,宮魯鳴這次的用人選擇,短期看可能沒大問題,長期看則需要警惕潛在的風險,畢竟,打順風球誰都行,遇到逆風才知道底牌夠不夠硬,后面比賽怎么打,球迷心里其實都掛著個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