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高速插秧機在平整后的水田里進行晚稻插秧作業。丁源攝
盛夏時節,湖南衡陽縣44.7萬畝早稻大面積開鐮收割,當地農村全面開啟一年中最繁忙的“雙搶”模式。7月15日,衡陽縣已是農民搶收早稻、搶種晚稻的火熱場景。
衡陽縣西渡鎮青里村的農田里,當地種糧大戶顏玲龍請來的農機手駕駛著農機,在田間收割早稻、翻耕稻田、栽插晚稻,有序開展“雙搶”作業,為全年糧食豐收贏得主動。
在雙美組,一臺收割機正在金黃色的稻田里進行收割作業。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機械中,切碎的秸稈從收割機尾部攪碎排出,大粒飽滿的稻谷盡收囊中。半個小時后,一丘3畝大小的早稻田便收割完畢。隨后,收割機停靠在機耕道旁,把飽滿的谷粒“嘩啦啦”地倒進等候在路邊的貨車里,再繼續收割金燦燦的稻田。
在與雙美組相鄰的美麗組,平整后的一丘3畝見方的水田里,農機手彭青龍正嫻熟地駕駛著高速插秧機,在水田里來回穿梭。站在插秧機上的一位工友,配合著把一盤盤軟盤秧苗“喂”入輸送帶。隨著插秧機轟隆隆向前跑,田里水波涌動,8行綠油油的秧苗均勻栽插入田。45分鐘不到,原本空曠的水田,便全部“披”上了嫩綠的新裝。插秧機“轉場”瞬間,彭青龍感慨:“要是在以前,插好這3畝田,我們兩個人至少要忙2天半。”
顏玲龍原來一直在廣東打工,2008年開始回鄉務農,2022年注冊成立“湖南青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如今,顏玲龍已承租流轉土地1500余畝,主要種植水稻和油菜。今年,嘗到種糧甜頭的顏玲龍,把可種早稻的1300余畝稻田“能種就種”,并按照與湖南角山米業有限公司簽訂的糧食購銷合同規定,早稻全部種植“中早39”和“中安2號”。
近年來,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下,顏玲龍陸陸續續購買了2臺旋耕機、3臺高速插秧機、3臺收割機等農機。顏玲龍坦言:“有了這些農機,我才敢放心擴大雙季稻面積,如果沒有這些農機,單靠人工來搞‘雙搶’,根本搞不下來——人工搞‘雙搶’一是費用太高,大戶承擔不起;二是效率太低,季節等不起。”
農機成為顏玲龍“雙搶”作業“主力軍”。為不誤農時,自7月10日開鐮收割以來,顏玲龍采取邊收邊種的方法,每天合理安排收割機、旋耕機、插秧機投入“雙搶”,對已收割的稻田馬上進行翻耕,用水浸泡一天后就開始機插。“如果我的‘主力軍’全部開足馬力干活,插完自己的晚稻,在‘八一’節之前,還可為其他農戶作業5天左右。”顏玲龍信心滿滿地說。
目前,全縣共有1200余臺收割機、600余臺輪式拖拉機及履帶式旋耕機、700余臺插秧機奮戰在“雙搶”一線,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37%。截至7月16日,全縣早稻收割已逾八成,晚稻栽插已逾六成,預計7月底前將全面完成“雙搶”作業。(王勤 鄒健 羅晨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