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前期,在西朝鮮灣鴨綠江口至清川江口一帶的大和島、小和島,及其周圍的椴島、炭島等地有南朝鮮 “白馬部隊”、“平北聯隊”及美韓軍事情報人員1200余人,島上設有大功率雷達、對空情報臺和竊聽監視設備。
敵人利用這些設備猖獗地搜集有關志愿軍和人民軍的情報,引導其空軍轟炸朝中方面的軍事目標和交通運輸中心,并經常潛入朝鮮北部西海岸地區進行破壞活動,成為“聯合國軍”安插在朝中方眼皮底下的“釘子”。
在停戰談判關于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討論中,朝中方面談判代表提出,停戰后美軍應從這些島嶼全部撤出部隊。但美方代表無理拒絕,并提出以所占沿海島嶼換取開城的荒謬要求。
為配合朝鮮停戰談判,肅清“聯合國軍”在朝鮮西海岸沿海島嶼設置的情報基地,1951年10月底,志愿軍總部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拔掉這顆“釘子”!決定以空軍第2、第3、第8、第10師各一部配合陸軍第50軍所屬部隊,對西朝鮮灣大和島、小和島等島嶼實施渡海登島作戰。
一、由近而遠,逐島奪占
志愿軍總部決定由第50軍副軍長蔡正國統一指揮,第50軍登島部隊在空軍配合下攻占這些島嶼,并確定了“由近而遠,逐島作戰”的方針。
從1951年10月中旬開始,第50軍著手調查海潮規律和各島地形,與志愿軍空軍共同制定協同作戰計劃,并組織部隊進行渡海作戰訓練。
11 月 1 日,志愿軍空軍首長向參戰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并于11月2日出動拉-11和米格-15飛機各4架,對椴島、小和島、大和島進行兩次照相偵察,基本上了解了這些島上的美韓軍的兵力部署和工事構筑等防御部署情況,為登陸部隊的登島作戰提供了可靠的情報。
11月5日晚,第50軍以第148師第443團2個營,在海岸炮火掩護下,乘17只小汽船和49只折疊舟,分兩個梯隊,在椴島實施登陸作戰,于6日3時占領該島,共斃傷俘匪特武裝75人。
志愿軍攻占椴島后,受到震懾,大加次島、小加次島和蝶島的南朝鮮特務武裝紛紛撤離,退守大和島和小和島等島嶼。7日、8日,志愿軍第148師分別登陸占領大加次島、小加次島和蝶島。
16日晚,第50軍以第150師第448、450團各2個連又1個排,從東、西兩個方向在艾島實施登島作戰。西側部隊登島成功,東側部隊登島受阻,部隊調整部署后,繼續攻擊,于17日攻占全島,計斃敵85人、俘158人。
24日,第50軍第148師第443團以2個連又1個排攻占炭島。志愿軍攻占上述各島后,西朝鮮灣島嶼的南朝鮮殘余匪特集中于鐵山半島正南20公里處的大和島、小和島,繼續頑抗。
志愿軍部隊于是準備總攻,要拔除最后的兩顆釘子。
二、三炸大和島,支援登島作戰
空軍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實施空中掩護,保障攻島部隊在集結地域不受空襲;對椴島、大和島、小和島進行航空照相偵察;摧毀大、小和島上的敵指揮設施;轟炸大、小和島附近海面的美國和南朝鮮軍艦,配合地面部隊奪取這兩個島嶼。
為了順利完成上述任務,志愿軍空軍領導機關經過周密的研究,制定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
1、戰斗起飛由志愿軍空軍司令員決定;
2、轟炸機部隊由設在安東(今丹東)浪頭機場的轟炸機指揮所指揮;
3、殲擊機部隊由空軍某師師長在浪頭機場統一指揮;
4、志愿軍空軍派出前方指揮所于11月3日到達鐵山半島之舟山,靠近地面部隊指揮所,負責組織與登陸部隊的協同。
5、擔任空中突擊的是轟炸航空兵圖-2飛機,其他機型戰斗機執行護航和空中掩護任務。
為了達到此次空中突擊的突然性,志愿軍空軍作戰部門作了認真的研究,他們決心利用志愿軍空軍轟炸部隊首次參戰的突然因素,使美軍因預料不及而無法防備。
而且在突擊時間的選擇上,志愿軍空軍進一步鉆敵人的空子,將突擊時間定在每日的下午15時左右。
因為每日15時左右,美國空軍殲擊機大機群在朝鮮北部地區的活動已基本結束,美機已經返航,當志愿軍空中轟炸機群進入后,美軍若起飛一批殲擊機企圖攔截,也為時已晚。
11月6 日,遼寧丹東地區風和日麗,云高1000米以上,能見度10公里,東北風,風速每秒2米,正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對年輕的志愿軍空軍來說,是戰斗出航的極好天氣。
下午14時35分,空 8 師 22 團 2 大隊圖-2 轟炸機 9 架,由大隊長韓明陽率領,從沈陽于洪屯機場起飛,擔負對大和島轟炸任務。
空 2 師 4 團 1、2 大隊出動拉-11 殲擊機 16 架,由副團長張華率領,從鳳城機場起飛,與轟炸機會合后,擔任直接護航。
空 3 師 7 團出動米格-15 殲擊機 24 架,在宣川南面身彌島上空負責警戒,負責掩護轟炸機部隊執行任務。
韓明陽大隊長率領的圖2轟炸機9架,滿載81枚炸彈,在40架殲擊機掩護下,直撲大和島。
島上的美韓情報人員壓根就沒有想到天上的機群是志愿軍的。當警報聲拉響后,寥寥無幾的高射炮對空打了幾炮。
志愿軍空軍9架轟炸機將轟炸目標穩穩套入了瞄準具。
“投彈!”韓明陽一聲令下。
81枚炸彈從彈倉投出,準確落到大和島上的敵指揮所、營房、雷達基地、偵察站……朵朵彈花在敵目標上綻放,頃刻間大和島火光沖天,濃煙彌漫,護航殲擊機群指揮員張華興奮大喊:“炸中了,炸得好!”
此次轟炸,由于行動突然,各機種配合默契,未遭美機攔阻。志愿軍扔下的81枚炸彈命中目標的就有71枚,命中率近90%,炸死了包括敵少將作戰科長、海軍情報處處長在內的60余人,炸毀房屋40多幢、糧食20余噸、各種彈藥15萬余發以及登陸艇兩艘。
這是志愿軍空軍轟炸機部隊第一次執行戰斗任務,初戰告捷。
這次“成功的轟炸”在當時曾震驚了美國朝野內外,一向自認為在朝鮮戰場上握有"絕對空中優勢"的美國空軍當局對此采取了不承認態度。
美國的新聞媒介也連連驚呼:“這次襲擊,不會是中國方面來的?!薄斑@次戰斗,小分隊駕駛新型轟炸機,進行了成功的轟炸,看來不是亞洲人干的。”言外之意,美國人認為這很有可能是蘇聯空軍干的。
椴島、艾島被攻占后,殘余匪特均集中于鐵山半島正南20公里之大和島、小和島,每晚并有2艘兵艦由白翎島來大和島東南停泊,向椴島射擊,然后離去。
志愿軍空軍決定對大、小和島附近海面的美國和南朝鮮的兵艦進行了轟炸,為第50軍攻占該兩島掃清了外圍。
11月29日23 時 15 分,以空軍第10師28 團夜航大隊出動10架圖一2轟炸機,從遼陽機場起飛,在大隊長姚長川率領下,沖入黑沉沉的天幕。
他們第一轟炸目標是大和島附近的海上敵艦艇。擬采用單機連續跟進的隊形,前機投照明彈為后機照明的方法,對大、小和島附近海面的美國和南朝鮮兵艦進行了轟炸。若敵艦逃逸,改為第二轟炸目標——大和島燈塔附近的雷達站。
靠近目標時,編隊長機邊領隊邊利用機載電子干擾設備,向敵防空雷達進行主動電子干擾,僚機上的射擊員們則在飛行中不斷向空中撒播金屬錫箔干擾片,這是世界空軍當時最先進的電子戰作戰樣式。
到達大和島附近時,志愿軍飛行員看到了地面上一幕壯觀景象:一排排“喀秋莎”炮彈的尾焰連成一片驚人的巨大火舌,那時志愿軍正炮擊大和島敵人陣地,同時,為空中志愿軍夜航機群指示目標。這是志愿軍部隊首開陸空夜間協同作戰的記錄。
可惜的是,海面上一片空白,敵艦早已逃跑了!志愿軍空軍只好按備份計劃改炸第二個目標。
10架轟炸機直撲大和島,一架照明機扔下了幾顆照明彈,在強光照射下,志愿軍夜航大隊猛烈轟炸了預定目標,大和島上的火光照亮了夜空。此為二炸大和島,創造了中國空軍電子干擾、夜間轟炸、照明轟炸等多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記錄。
第三次轟炸是11 月 30 日下午,為配合地面部隊發起渡海作戰,總攻大、小和島,空 8 師 24 團出動 9 架圖-2 轟炸機,由1大隊大隊長高月明率領,從沈陽于洪屯機場起飛出航。
由于我志愿軍空軍前期已經對大小和島進行過一次轟炸,29日夜又進行了一次空中夜襲,美軍對我軍的目的與空軍行動路線已經有了防備,他們在轟炸機的必經之路設下了埋伏,準備對我空軍轟炸機編隊來一個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
本來按照計劃,我軍為轟炸機是提供了足夠的護航與掩護的,但由于中間協調的差錯,差一點是美軍的設伏陰謀完全得逞,我軍也受到了不小的人員與裝備損失。
我轟炸機大隊由于起飛后提前轉彎,加上速度較大,編隊比預定時間提前5分鐘進入航線起點,卻沒將這一情況向志愿軍空軍指揮所報告;在與擔任直接護航的空2師4團團長徐兆文率領的16架拉-11型戰斗機會合后,編成聯合機群,飛向大和島上空。
此時,擔任掩護任務的空 3 師米格-15 殲擊機因未接到命令,還在地面待命。
當轟炸機聯合機群經龍巖浦飛入海面上空時,突然遭到美空軍30多架F-86戰斗機的偷襲,3中隊左右僚機宋鳳聲機組、梁志堅機組當即被擊落。聯合機群在隊長高月明的率領下,一面組織火力反擊,一面沖破攔阻奮勇飛向目標。
轟炸機編隊發揚大無畏精神,2中隊右僚機張浮琰機組兩臺發動機先后被擊中起火,烈火和濃煙鉆進了座艙,機組頑強地駕駛飛機跟上編隊,終因飛機失去操縱墜入海中,壯烈犧牲。
3中隊長機的通信長劉紹基面部負傷,鮮血直流,仍然抱著機槍對準美機猛射,將 1 架美機擊落,開創了以活塞式轟炸機擊落 F-86 噴氣式戰斗機的范例。
此時,轟炸機編隊已被擊落 3 架,其余 6 架中也有 5 架負傷,但在領隊長機高月明堅定沉著的指揮下,始終保持隊形,繼續前進。
美機反撲上來,1 中隊右僚機飛行員畢武斌駕駛的飛機多處負傷,在接近目標時被擊中起火,但他毅然把炸彈投向目標,終因飛機負傷過重墜海,機組成員全部光榮犧牲。其余轟炸機于 15 時 21 分到達目標上空,把全部炸彈傾瀉在大和島上。
此次空戰,志愿軍空軍共擊落美軍F-86戰斗機3架、擊傷5架,志愿軍飛機被擊落8架、擊傷7架。志愿軍空2師副大隊長王天保以拉-11飛機擊落F-86飛機1架、擊傷3架,創造了以活塞式飛機擊落美軍噴氣式飛機的戰例。
當時,空戰的情景是這樣的:在轟炸機群抗擊敵機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時,副大隊長王天保駕駛的殲擊機陷入了7架敵機的包圍。
優良的裝備,絕對的多數,敵人滿以為擊落王天保駕駛的戰機輕而易舉,但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只見王天保猛一蹬舵,將飛機的坡度增到最大,切半徑緊緊咬住最后一架敵機。
第一架敵機立即轉彎前來解救,但無奈噴氣式飛機速度雖快,對付活塞式飛機卻因轉彎半徑太大,一時切不上來。利用這個時機,王天保迅速發射出一串炮彈,打得又一架敵機冒著黑煙落荒而逃。
這時,第一架敵機咬了上來,王天保不斷靈活地切半徑,充分發揮活塞式飛機良好的水平機動性能,一次次擺脫敵機的攻擊,并趁機用瞄準光環再次套住了一架敵機,隨著炮鈕的按動,敵機迸裂出許多個火球墜落海里。在王天保6次開炮,擊落、擊傷4架敵機的同時,他的戰友們也接二連三地打掉和打傷了3架敵機。
這次戰斗有不少值得汲取的教訓:
一是在指揮上墨守成規,機械地照搬了第一次轟炸大和島的作戰方案,以致被美空軍掌握了行動規律。
二是在組織協同上,不能靈活地處置突發情況,聯合機群提前出航時,擔任掩護任務的米格-15 型殲擊機仍按原定時間起飛,且起飛之后仍按原計劃航線飛向身彌島,以致聯合機群遭到美機偷襲時,得不到噴氣式殲擊機的支援掩護。
三是地面指揮沒有嚴密警戒空中情況和嚴格保密,沒有發現美機出動和設伏情況。空中梯隊疏于戒備,發現不明的噴氣式飛機向聯合機群迅速接近時,誤認為是我方的米格-15噴氣式戰斗機,飛機被擊中后才知遭襲。
這些教訓極為深刻。
三、登島部隊發起總攻,奪占大、小和島
11月30日,志愿軍第50軍第442團開進到攻擊出發地,緊張地等待著登船的命令,隨著空軍轟炸任務的進行,海岸上響起了激昂嘹亮的進軍號聲。
21時21分,志愿軍第50軍第148師以第442團2個營(欠1個連),分乘30只登陸船、7只炮兵火力船,向大和島、小和島發起攻擊。
一瞬間,幾十只大船離開海岸。漸漸地,風浪大起來了,戰船乘風破浪地前進著。就在這時,背后又響起巨大的重炮聲,一道道的閃光劃破海上的夜空,志愿軍的炮彈呼嘯著,一個接一個地在大、小和島爆炸了,大、小和島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
離島還有1,000多米了,島上的敵人打起一排排照明彈,照得海面白茫茫的一片,在漆黑的夜里顯得非常陰森。緊接著,敵軍各種口徑的炮火向船隊襲擊。
船工們瞪大眼睛,滿頭大汗地忙著,劃著船飛一般地往前闖,船隊一只接一只緊緊眼隨。敵軍的炮彈在船前船后激起了高大的水柱,海灣里的輕重機槍也一排排地向船隊掃射過來。
終于,船隊沖向登陸的海灣,離敵人灘頭陣地只有400米了,先鋒連連長一聲命令:
“對準敵人的機槍,射擊!”
頓時,船上吐出了一道道紅色的火舌,緊接著,后面火力船上的無后坐力炮也向敵人轟擊。海面上響起了一片密集的槍聲和炮聲,爆炸的閃光和飛濺的水沫交織在一起。
“乓”的一聲,船靠在一塊巖石旁,連長高舉著槍,大聲喊著:
“同志們!登錄??!沖??!”
踏著正在怒吼著的海浪,志愿軍步兵戰士們吶喊著跳下船,涉水沖上敵人的灘頭陣地。他們沿著陡峭的崖壁,攀著小樹叢向灘頭高地爬去。手榴彈隨即在敵人的火力點上爆炸了,敵人丟下了他們的火炮和機槍向后潰逃。天空升起兩顆紅色的信號彈,它告訴陸上的志愿軍指揮所,先頭部隊已經勝利地登上大、小和島。
至12月1日18時,占領兩個島嶼,隨后又經清剿作戰,肅清潰散之敵,共殲敵249人。
西朝鮮灣沿海島嶼渡海登島作戰,經過四次攻島登陸作戰,志愿軍先后收復椴島、艾島、炭島、大和島、小和島等14個島嶼,共殲滅武裝匪特570余人,徹底搗毀了美國和南朝鮮特務部隊在朝鮮西北部各海島的巢穴。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唯一一次陸空聯合作戰,也是志愿軍空軍第一次多機種協同作戰。
此次登島作戰鞏固了后方的安全,有力地配合了朝鮮停戰談判,同時為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載入了人民軍隊的光輝史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