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記者走近
艾滋病感染者群體
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希望這些故事,能警醒大家
潔身自愛,預防艾滋
考研男孩的“意外”
講述人:小江(化名)
通過交友軟件約炮染上艾滋病
小江從省內某知名高校畢業,在父母的支持下決定備考研究生。高強度的學習、巨大的壓力讓小江身心疲憊。為了緩解學習壓力,他偷偷地通過交友軟件約炮,多次與異性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
沒過多久,小江出現反復低燒、乏力等癥狀,嚴重影響了學習和生活。他有些惶恐:“我不會感染了艾滋病吧?”之后,他獨自一人悄悄到成都某醫院檢查。
幾天后,當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聯系上了小江:“你可能感染了HIV(艾滋病病毒),需要進一步確證。”聽到這個消息,小江感覺天都要塌了,他懷疑過,憤怒過,悲傷過,甚至不愿意面對現實。但小江也清楚,回避不能排除他心中的疑惑,只有進一步檢查,才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答案。
小江選擇到離家更遠機構檢查,證實他的確感染了HIV。“我從小到大都是家中的驕傲,得了這個病今后怎么面對家人?”小江后悔不已,在醫生面前掩面痛哭。
“既然不能改變患病的事實,那我就改變自己!”在醫生的關心和幫助下,小江逐漸打開心扉,接受了現實,漸漸恢復往日的陽光、樂觀。隨訪時,他經常說:“我要努力考上研究生,每天讓自己忙碌起來,學習、健身……感覺很充實。”
還有二十多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試了,小江正廢寢忘食地復習。他說,考研途中的“意外”,讓他迷茫、失落過,但他很快清醒過來,這或許是他人生的一個“插曲”,未來的路還很長,考研之路還得繼續走下去,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繼續考……
父愛缺失釀下的苦果
講述人:小李(化名)
男男性行為感染艾滋病
25歲的小李曾經是朝氣蓬勃、前程似錦的大學生。他和他的家人憧憬,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就可以救死扶傷,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醫生。可是大五那一年的一紙檢驗報告,徹底粉碎了他的醫生夢……
小李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了。忙于生計的母親重新組建了家庭,對小李的關心日漸減少。缺少母愛、陪伴的小李,無比孤獨、寂寞、空虛。盡管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小李卻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從小缺失父愛的小李,對男性有特別的情感,別人稍微對他好一點,就有一種說不出的依賴感,希望得到保護。大四那年,小李通過交友軟件認識一位男性。后來小李才知道,這是一位同性戀,他們的無保護性行為卻成為小李感染艾滋病的禍根。
一次住院,小李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消息如五雷轟頂,讓小李措手不及。“對艾滋病,學醫的我并不陌生,只覺得應該離我們很遙遠,我怎么就感染了呢?”小李把秘密埋藏在心底,叮囑醫生暫時不要告訴他的家人。
眼看同學陸陸續續簽約、踏上工作崗位,小李心急如焚。他也投了不少簡歷,過了最后一道面試關,卻不敢參加用人單位的體檢。“萬一我的病被人知道了,連起碼的尊嚴都沒有了。”小李頹廢、自暴自棄,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他不再積極配合治療,而是斷斷續續地停藥。“每一天都仿佛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有種等死的感覺。”不規律服藥導致小李身體每況愈下,體重下降到40公斤,整日郁郁寡歡。
醫生得知小李的心路歷程,有些心痛,對他更加關注和鼓勵,講身邊的勵志故事給他聽。來自長輩般的關愛和溫暖,讓小李冰冷的心漸漸融化,他愿意敞開心扉和醫生聊天,配合治療。
如今,小李走出了陰霾,在同學的幫助下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不僅能養活自己,生活也回到了正軌。
HIV感染者做了媽媽
講述人:阿敏(化名)
為備孕堅持抗病毒治療三年
不久前,28歲的阿敏(化名)帶著活潑可愛的兒子來到敘永某醫院。“感謝你們幫助我圓了做媽媽的夢想,我兒子又做了一次全面檢查,醫生說他很健康。”見到曾經有救命之恩的黃醫生,阿敏激動不已,兒子的出生讓一度絕望的她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阿敏給黃醫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太深刻:嘴唇干結,臉色灰白、略顯憔悴,眼神迷茫……“我感染了艾滋病,可以生孩子嗎?”阿敏好不容易擠出一句話,淚水奪眶而出。
阿敏是2018年在當地醫院婚檢時查出艾滋病的。家人并沒有因為她患病而拋棄她,還督促她配合醫生治療,把身體養好。眼看同齡人都有了孩子,過著幸福的小日子,阿敏內心掙扎:“我還有資格做媽媽嗎?懷孩子的風險到底有多大?”盡管家人一再安慰她,暫時不考慮孩子的事情。但阿敏仍然上網查詢大量的信息,她鼓起勇氣向醫生吐露心聲。
艾防醫生耐心地告訴阿敏,通過母嬰阻斷,是可以生育健康的寶寶。但是,這個過程很艱苦,一定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和配合:孕期要定時做孕檢、產檢,持續監測CD4、病毒載量等相關治療指標,生產要到指定醫院生產,產后要做檢查……
走上生育的道路,對于感染HIV的育齡期女性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她們的情感更加敏感、脆弱、承受的壓力也比其他人更大。有了做媽媽的夢想,阿敏特別努力,堅持抗病毒治療,隨時和醫生保持密切聯系,身體稍有不適就積極對癥治療。堅持了三年的規律生活、治療, 阿敏的身體狀況符合感染育齡婦女懷孕要求,醫生告訴她可以備孕了!
得到這個消息,阿敏和丈夫相擁而泣。阿敏被轉介到當地的婦幼保健機構繼續管理,嚴密監測她從備孕到做母親的整個阻斷過程。從備孕到兒子的順利出生,阿敏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愛的陪伴給她向往的生活
講述人:曉月(化名)
被前男友傳染艾滋病
曉月(化名)是一家企業的文員,皮膚白皙,眉清目秀,勻稱的身材搭配米色的連衣裙,給人一種鄰家小妹的感覺。每隔一段時間,曉月就會去一趟醫院,男友陪在身邊寸步不離。曉月是艾滋病感染者,這個秘密只有男友和醫生知道。
曉月交了三個男友,第一任是大學同學,男孩承諾畢業后就結婚。然而,再好的感情,也抵擋不住畢業后的各奔東西,兩人分手了。曉月傷心欲絕時,第二任男友偉出現了。偉沒有正式工作,擅長花言巧語,以散心的名義經常邀她喝酒K歌蹦迪。借酒消愁的曉月同意了偉的邀約。酒精的作用下,曉月和偉發生了關系,此后她稀里糊涂和偉處起了男女朋友關系,漸漸從被前男友拋棄的悲傷中走了出來。
然而,好景不長,偉和朋友注射吸毒時被警察帶走了。曉月去強戒所看偉,偉告訴她,其實他早就吸毒并感染了艾滋病。曉月走出強戒所走進醫院檢查,當她拿到自己確證陽性報告的時候,整個人都僵了:愛情沒了,身體也沒了。
曉月萬念俱灰時,高中同學阿強來到她身邊,噓寒問暖、悉心照顧。阿強一直暗戀曉月,面對他的關心,她大吵大鬧、不想耽誤阿強。為趕走阿強,她說出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實。而阿強聽到事情真相,震驚過后,緊緊抱住她,叫她堅強起來,他會和她一起面對。原以為阿強知道真相后會離開她,可阿強卻每天勸說她到醫院接受抗病毒治療,不厭其煩地給她講艾滋病相關知識。
阿強對曉月是真的動情了。原來,阿強自己到疾控中心咨詢,醫生向他傳授了全部艾滋病防治知識,并且告訴他,只要做好防范措施,一樣可以幸福地生活。曉月接受抗病毒治療后,各項指標都控制得很好。她每次都要求阿強一定戴安全套,阿強也時不時會去檢測,每次拿到陰性的結果,兩人都要高興好幾天。
阿強準備為曉月辦一場特別的婚禮,他要讓曉月與過往徹底告別,開始向往的生活。
不甘寂寞惹的禍
講述人:老歐(化名)
喝“板板茶”感染艾滋病
55歲的老歐(化名),額頭、顴骨很突出,眼窩和臉頰凹陷,身體消瘦,高中語文課本《包身工》里的蘆柴棒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老歐走路顫顫巍巍,說話有氣無力,他的臉上、手上的皮膚長了不少的皮疹。
老歐沒文化,自小家里窮,沒有上過學,靠種田過日子。老歐有段短暫的婚姻,老婆受不了家里的清貧,和他人遠走高飛。從此,老歐一蹶不振,得過且過。經濟不寬裕,老歐一直未再娶,有生理需求時就去嫖娼。
老歐的下體經常不舒服,他就去找鄉村醫生拿點藥,或者打個針,也從來沒有進過稍微大點的醫院去治療。有一段時間,老歐感覺整個人都筋疲力盡,也不能下地干活,從150多斤瘦到只有80多斤,不僅身上長皰疹,還咳嗽咯血。
老歐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到當地醫院住院,最后診斷為帶狀皰疹、肺結核、艾滋病。老歐不知道“艾滋病”到底是啥病?“別人去‘喝板板茶’都沒有得病,我得了會死嗎?”老歐一臉無助。工作人員耐心地給他科普好多次,他似懂非懂,點點頭:再也不敢去“喝板板茶”了,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外界的歧視與自身的羞恥
讓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與治療舉步維艱
希望大家潔身自好的同時
正確看待艾滋
不歧視,不傳播
預防艾滋,從我做起
來源/ 瀘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