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是新時代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破題之鑰”,更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堅持黨建引領,實行專項行動,是著力破解物業治理“老大難”問題的有力舉措。4月底,全區召開了嘉定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專項行動推進會,下發了《嘉定區關于開展2025年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專項行動方案》,擬通過建組織和建機制同推、黨建引領和行業管理聯手、重點突破和整體提升并重等舉措,全方位加強黨對小區治理的領導,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社區善治的生動圖景。6月27日起,區委宣傳部、區融媒體中心推出“我家事·大‘嘉’辦”系列報道,蹲點報道部分街鎮、小區的經驗做法。
“白天商戶用,夜間居民停,路面不再‘一位難求’。”這句話,成為了嘉定區徐行鎮徐行社區居民和沿街商戶對近期停車秩序改變最直觀的評價。7月15日,在徐行社區的聯席會議上,大家正復盤智慧化改造停車治理實施三個月以來的情況——小區停車位從166個擴容至300余個,亂停亂放現象明顯減少,居民回家“兜圈找車位”的困擾也正逐步緩解。
01
墻內墻外“兩難”,共治機制“出招”
徐行社區所轄的泰宸家園小區是徐行鎮較早建成的動遷安置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又毗鄰新建一路街面商鋪,業態多元、流動性強。近年來,隨著小區機動車數量從2020年的不到200輛增加到目前超300輛,有限的車位資源捉襟見肘。
整治前
與此同時,沿街商鋪門前60個公共車位卻因“僵尸車”久占、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導致白天通行不暢、夜間空置率高,商戶進出受阻、裝卸困難,成為居民與商戶共同的“痛點”。“人家進來買東西什么都找不到車位,停在邊上還會阻塞交通,環境也臟亂差,很影響經營。”商戶周光榮曾有過這樣的怨言。
為破解這一“圍墻內外、雙向堵點”的治理難題,徐行社區黨總支聯合新建一路街區黨支部、“徐家商鄰匯”黨建聯盟,牽頭成立“停車治理專項工作組”,在街道、物業、居民代表、商戶多方參與下,多輪協商達成共識——實施車位智慧化改造,推行“錯峰共享”新機制:工作日白天由商鋪使用,夜間則向居民開放。
資料圖
“我們對所有的商鋪都進行了入戶走訪,在取得一致意見后迅速召開聯席會議。”徐行社區黨總支書記戴強介紹,在“居委+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協同下,居民和商戶代表表決通過“業主優先、階梯計價、錯時共享”原則,并對改造內容、管理規則等進行公示落地。
02
從爭車位到讓車位,治理閉環見成效
實施三個月以來,居民回家后找車位焦慮明顯緩解,但也有人反映,夜間從新增停車點步行回小區要七八分鐘,略顯不便。
為此,居委協調物業將靠近停車場的小區人行小門開放時間從晚8點延長至晚12點,并加裝門禁系統,確保安全與便捷并重。“過去從正門走回來很遠,要走七八分鐘,現在開了小門只要兩三分鐘就能到家,不再為停車煩心。”居民吳先生說。
與此同時,小區物業還主動引導居民組建“環境督導隊”,共同維護停車秩序;沿街商戶則承諾在非營業時段清空門前占道物品,為居民“讓位”。“你騰車位,我護環境”,這一新型“共建承諾”機制正在小區內外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現在每天都有專人巡邏,對于停放不當的車輛及時提醒,同時將新增車位收益納入小區公共維修基金。”上海磊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湯鈞介紹,小區智慧化管理系統也在不斷優化,提升了停車調度效率和使用透明度。
整治后
在此基礎上,徐行社區黨總支還聯合公安、執法、城運等職能部門,開展“聯合清理”行動,集中清退“僵尸車”和違規占道雜物,真正“騰”出了空間、提振了秩序。
下一步,徐行社區還計劃在不破壞綠化前提下,挖掘小區內邊角空間,通過微改造增設更多車位,并探索居民自籌車位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我們會持續聽取居民建議,推動停車資源再優化。”戴強表示。
從“紅臉搶車位”到“笑臉互謙讓”,從圍墻內外分治到一體統籌共建,徐行社區破解停車難題的背后,是一場基層治理思路的創新與實踐。徐行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凝聚“三駕馬車”、商戶居民多方力量,共同推動智慧治理、文明倡導和制度建設,為老舊小區停車治理探索出一條可借鑒、可復制的治理途徑。
“停車只是切口,協商是過程,信任是基礎,共建共享才是最終目標。”這是戴強對此次改造的總結,也是在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之間,不斷追求共識與共贏的努力方向。
撰稿:秦建
攝像:張曉冬
編輯:倪丹丹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