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檢監察案件審理階段,審理組經審閱卷宗材料,發現存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存在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定性處理的問題時,僅依靠書面審查往往難以徹底厘清疑點、夯實證據。此時,依法依規啟動補充審查調查程序,就成為確保案件質量、精準執紀執法的關鍵環節。補充審查調查是案件審理部門履行審核把關、監督制約職責的重要權力和法定職責,是對閱卷工作的必要深化與有力支撐。
01
主體與形式
補充審查調查的啟動與實施主體明確,主要采取以下三種形式,以適應不同案情需求:
1. 商請原移送單位補充調查:當需查明事項相對明確,且原移送單位具備補充調查條件時,案件審理部門可制發書面通知(函),明確列明需補充查證的問題清單及具體要求,由原移送單位負責完成后續調查取證工作。例如,審理中發現關鍵證人證言存在矛盾或書證缺失,即屬此類。
2. 案件審理部門自行補充調查:對于涉及核心定性量紀、專業性強、需審理人員直接核實或案情重大復雜的問題,案件審理部門經批準后,可指派本部門人員(原則上應有熟悉案情的審理組成員參加)直接開展調查。如對電子數據真實性存疑、需進行專門鑒定或復核關鍵涉案人員等情況。
3. 協同原移送單位聯合補充調查:在解決重大疑難復雜問題、需多方協作或發揮各自優勢時,案件審理部門可與原移送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共同開展補充審查調查。此形式常用于跨領域、跨區域或涉及多部門職責交叉的案件,利于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統一認識。
02
方法與要求
補充審查調查作為案件調查工作的延續,其在調查取證方法上具有全面性。凡在案件審查調查階段依法可采用的措施,在補充審查調查中均可根據實際需要審慎、精準適用。
核心要求在于:措施選擇必須服務于查明特定疑點問題的需要,且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權限和審批規定,確保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與關聯性。
03
程序與規范
補充審查調查工作必須遵循嚴謹規范的操作流程,確保程序合規、過程可控、結果可靠:
1. 嚴格審批前置。啟動補充審查調查必須報經本級紀檢監察機關相關負責人批準。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開展。
2. 規范人員配備。參與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實行“雙人辦案”原則,確保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如系案件審理部門自行調查,原則上應有原審理組成員參與,以保障對案情的熟悉度和調查的針對性。
3. 充分調查準備
深入研判案情:參與人員需全面、細致審閱原案卷材料,精準鎖定疑點、焦點問題。
明確調查目標:清晰界定本次補充調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待查清的關鍵事實。
制定詳實方案:擬定包含調查方向、具體措施、步驟安排、預期目標及風險預案的補充審查調查方案,作為行動指南。
4. 依法審慎實施。嚴格按照批準方案及法律法規要求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所有調查活動均需規范記錄、及時固定證據,確保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5. 規范后續處理與材料歸檔
綜合審查研判:補充調查結束后,審理組需將新獲取的證據材料與原案卷證據進行系統比對、分析、印證、補強,形成對案件事實的整體認定。
提交集體審議:經綜合審查,認為案件事實已查清、證據確實充分的,方可將案件提交室務會或審理專題會議集體審議。
嚴格歸檔管理:所有補充審查調查中形成的材料,必須完整歸入案件卷宗。這是體現辦案全程留痕、保障案件質量的重要環節。特別強調:即使補充調查證實原卷宗中某些材料存在錯誤或不實,該原始材料亦不得撤出或銷毀。其應作為案件辦理過程的歷史記錄,與補充調查材料一并歸檔備查。這既是尊重辦案歷史軌跡的要求,也是全面反映審查調查過程、保障程序正義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