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連工業大學學生李欣蒔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簡單來說,李欣蒔是該校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去年 12 月,她為了看 CS2 電競比賽前往上海,在那里結識了 37 歲的已婚烏克蘭退役電競選手 Zeus。
兩人相識當天便一同前往酒店,隨后 Zeus 將他和李欣蒔的親密視頻發布到自己的粉絲群,還帶上了 “easy girl” 這樣極具侮辱性的標題。
要知道,李欣蒔去上海的機票都是其男友幫忙買的,她不僅背叛了男友,還讓中國女性的形象在國際上受到嚴重抹黑。
此事引發軒然大波后,大連工業大學于今年 7 月 8 日發布公告,依據相關規定,擬給予李欣蒔開除學籍的處分。
本以為這樣的處理結果,是對這種違背道德且造成惡劣影響行為的合理處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輿論瞬間炸鍋,出現了諸多不正常的聲音。
許多人站出來為李欣蒔 “喊冤”,批評學校的處理過于嚴苛,甚至對整個社會的道德評判標準提出質疑。
其中,一些觀點甚囂塵上。有人提出 “不要塔利班化” 的荒謬說法,將此事與宗教極端主義簡單類比,暗示學校和社會對李欣蒔的指責是一種過度的、不寬容的行為,試圖通過這種極端的詞匯來混淆視聽,誤導公眾認知。
還有人強調李欣蒔事件僅僅是個人事件,與國格毫無關聯,認為將她的行為上升到損害國格的層面是小題大做。他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應被過度解讀和指責。
另外,一部分人打著 “性自由” 的旗號,聲稱李欣蒔有權決定自己與誰發生關系,這是她不可剝奪的權利,學校和社會不應干涉。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觀點的荒謬之處。
首先,所謂 “不要塔利班化” 的觀點,完全是對事件的惡意歪曲。塔利班在國際上以極端的宗教治理而被詬病,其對女性權益有著諸多不合理的限制。
但在李欣蒔事件中,學校和社會對她的批評,并非限制她的合理權利,而是對她違背基本道德準則、損害國家形象行為的批判。這與塔利班的行徑有著本質的區別,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要么是別有用心,故意攪亂輿論,要么是對事件和相關概念缺乏基本的理解。
其次,說李欣蒔事件與國格無關,簡直是罔顧事實。Zeus 將他們的親密視頻發布到網絡,并配以侮辱性文字,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對中國女性形象的負面討論,播放量高達 2.3 億次。
這已經不單純是個人的丑事,而是上升到國際層面,嚴重損害了中國女性乃至整個國家的形象。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每個公民的言行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李欣蒔作為一名大學生,本應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她的所作所為顯然違背了這一點。
再者,關于 “性自由” 的說法,也是對這一概念的濫用。性自由是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內的自由,并非毫無約束。
李欣蒔在有男友的情況下,與已婚的 Zeus 發生關系,這首先違背了基本的道德倫理。她的行為不僅傷害了自己的男友,也破壞了別人的家庭。而且,這種行為被曝光后,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遠遠超出了所謂 “個人自由” 的范疇。
反觀大連工業大學對李欣蒔的處分,完全合理合法。學校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第六款以及《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第十九條第六款,即 “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的,視情節給予記過及以上處分” 作出決定。
從 4 月 15 日到 4 月 24 日,學校通過多種方式試圖將處分告知書送達李欣蒔手中,因聯系不上她,才選擇公告送達,并且明確告知她若有異議,可在規定時間內申訴。這一系列操作,既遵循了規定,又體現了學校的嚴謹態度。
事情發展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何會有這么多支持李欣蒔、攻擊學校和社會的聲音出現?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深入剖析李欣蒔事件時,我們不難發現,這絕非一起孤立的校園處分事件,其背后很可能隱藏著美國及境外網軍精心策劃的輿論攻擊,是一場隱蔽且極具威脅的認知作戰。
近年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的遏制與打壓全方位升級,輿論戰作為成本低、影響大的手段,被頻繁運用。從早年通過各種渠道宣揚 “私權、私產不受侵犯”,試圖沖擊中國原有的產權觀念和社會秩序,到如今借助類似李欣蒔事件鼓吹 “私德不受干涉”,是其長期、系統性價值觀滲透計劃的延續。
他們企圖用這些西方價值觀,逐步瓦解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公序良俗體系,實現對中國社會價值觀的重塑,以達到擾亂中國發展、制造社會混亂的險惡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李欣蒔事件中,境外勢力可能扮演了重要的幕后推手角色。烏克蘭網軍長期與北約合作,背后有 CIA 支持,具備豐富的認知戰經驗。
此前在 2019 年香港黑暴事件中,“亞速營” 參與其中,“一線指導” 亂港分子,他們擅長利用網絡輿論挑起爭端、制造混亂。此次李欣蒔事件的發酵過程疑點重重,一位烏克蘭的退役電競網紅,能讓中國大學生毫無保留地投懷送抱,并任由其拍攝私密視頻在網絡傳播,這背后或許存在外部勢力的誘導與操控。
同時,一些國內媒體、律師、新聞人在事件中的表現也極為反常。眾多聲音整齊劃一地為李欣蒔喊冤叫屈,攻擊學校,連文案都高度相似,這種超乎尋常的一致性很難用巧合來解釋。部分賬號,如 “日新說”,被扒出可能是 1450 網軍,在事件中惡意抹黑中國網民,帶偏輿論節奏。這一系列現象表明,這極有可能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里應外合的輿論攻勢。
若我們對這類由境外勢力操控的輿論攻擊聽之任之,縱容 “私德不受干涉” 等錯誤觀念肆意傳播,將會產生極為嚴重的現實危害。當社會對這類錯誤觀念習以為常,便會逐漸充斥負能量。比如,可能會對吸毒藝人、美化暴恐支持者等違背公序良俗、危害社會安全與穩定的行為持包容態度。長此以往,中國社會的正義與道德根基將被逐漸侵蝕,社會秩序將陷入混亂,民眾的價值觀也會被徹底扭曲。
回顧歷史,前蘇聯解體和伊朗被以色列滲透的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前蘇聯在西方國家長期的價值觀滲透下,國內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逐漸降低,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國家解體。
伊朗也曾遭受以色列在互聯網等領域的滲透,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受到攻擊,社會輿論被誤導,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了嚴重沖擊。這些慘痛的教訓警示我們,價值觀滲透足以引發國家動蕩,必須高度警惕。
李欣蒔事件看似只是一起個人行為引發的校園風波,實則是一場隱蔽的輿論攻勢,其實質是 “反西化洗腦、反思想滲透、反顏色革命” 的斗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